醫療常識★男性的福音!某些攝護腺癌是不需要立即治療的!若患者害怕手術後遺症,家屬怎麼溝通?

一名53歲的男性上班族,某次聚餐喝酒因腰酸背痛又尿不出來,被送往急診室,沒想到抽血檢驗竟發現其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高達300 ng/ml,進一步切片診斷,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四期,由於發現時已有骨轉移,目前只能靠荷爾蒙治療加上化療,延長生命。

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教授表示,近年來隨著醫療進步、飲食西化、人口高齡化,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根據國健署統計,在男性癌症中,攝護腺癌的死亡率排名第七位,且約有60%的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第3、4期。

男性的福音!某些攝護腺癌是不需要立即治療的!若患者害怕手術後遺症,家屬怎麼溝通?

蒲永孝教授進一步解釋,攝護腺癌第一到第三期患者,經診斷和治療,10年存活率可達95%。相對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致死率相當低,第一期發現者,10年存活率為100%;但是如果到了第四期,癌症已轉移才發現,存活率就大幅下降,平均存活4年。因此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該先做第一次肛門指診及PSA檢查;倘若家族有攝護腺癌病史者,則應提早到45歲做第一次檢查。若第一次檢查有問題,再安排進一步檢查或定期追蹤。

然而,多數民眾聽到罹患攝護腺癌,就認為自己罹患了不治之症。患者常擔憂攝護腺癌治療會對泌尿功能或性功能造成影響,先入為主的認為手術後,就得跟尿袋為伍,甚至難以再重振雄風。

其實某些攝護腺癌是不需要立即治療的,只要定期追蹤觀察,終其一生都沒事。如果真的需要治療,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攝護腺癌有很多治療方式,治療也不見得會影響排尿或性功能。

倘若病患害怕手術有漏尿、勃起障礙等副作用,不願意接受治療,家屬該怎麼溝通?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暨《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葉雅馨建議,針對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家屬可採用「天平的比較法」跟患者溝通。例如:「接受治療雖然可能引發副作用,但可為你換來10至20年的壽命,這能增加我們一起生活的日子。如果治療只能換來短暫幾天的壽命,我一定跳出來反對。」讓患者知道,如果讓病患受苦只能換得短暫的利益,家屬會站在他的立場反對,以此增強同一戰線的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大家健康雜誌》;《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五感防失智:日本醫學博士用42個生活小動作 改善健忘、預防失智》(浦上克哉著/康健出版)、圖片來源/康健出版、shutterstock 失智症,是一種很殘酷的精神性疾病,至今仍無藥可醫,能夠做的,就只有使用各種附加的治療方式,來解緩病程。不過,日本失智症預防協會理事長浦上...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在印度南方的一些省裡,麻醉師知道要對即將進行手術的病人詢問他們是否屬於Vysya族。那是因為醫師知道擁有Vysya血緣的人,會對某種肌肉鬆弛劑有致死的過敏反應,因此醫師就會使用另一種藥物。 事實上,Vysya人也對其他藥物上也有身體的先天反應。研究學者懷疑這與他們為何千...

閱讀詳情 »

近日生酮飲食的話題不斷,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表示,執行生酮飲食須遵循嚴格的飲食限制,在食材選擇、搭配與份量計算上都需要仰賴豐富的營養學知識,因此對於一般人來說在實際執行有一定的困難度;若是飲食不當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減脂的效果,更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此外,若有疾病病史者更不宜貿然採用生酮飲食,最好先諮詢醫...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三年前,克里斯提娜上了她生平的第一堂飛輪有氧課,在室內的教室裡踩腳踏車,跟著音樂與教練的指令運動健身。但即便經常運動的克里斯提娜,還是發現一個小時的飛輪課程強度大到超過她的想像,最後她的腳疼痛不堪。 接連兩天,她的腳幾乎無法舉步,她的尿液呈現深棕色,她甚至感到噁心想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