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真的很想吃冰該怎麼辦?|康健雜誌

真的很想吃冰該怎麼辦?|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黃惟伶
圖片/陳德信

中醫師說,其實吃冰沒有這麼十惡不赦,並非要你完全忌口,而是選擇對的時機、種類,採取對的方式,就可以聰明吃冰又不傷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說明,吃冰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某些情況下,吃冰可以補充熱量及水分。咽喉炎、因口腔黏膜破損疼痛而吞嚥困難的人,可以吃些冰淇淋、奶昔等冰涼食物緩解口腔不適,增加身體能量。

體質屬於實熱的人,吃點冰品反而可以「以洩為補」。實熱體質的人由於身體健壯、火氣旺盛,冰可以降低過旺的陽氣,以涼補甚至寒補的方式達到陰陽平衡。

不過,實熱體質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從中醫觀點,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寒會傷氣,影響體內五臟六腑運行,使代謝機能下降,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吃冰,必須有技巧的吃,才能消暑又健康。

聰明吃冰6招

1.中午是吃冰最佳時機

「真的要吃冰,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所有受訪的中醫師都毫不遲疑地說。

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

2飯後一小時才吃冰

清涼的冰品一下肚,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應該在吃飽飯之後,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

3.細細品嚐、慢慢吞

如同吃飯要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吃冰當然也不能狼吞虎嚥。冰品入口後,可以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以免太刺激咽喉、呼吸道。

慢慢吃冰可以減緩低溫對身體的刺激。陳朝宗解釋,如果吃冰速度過快或是短時間內猛灌冰水,都會刺激交感神經,讓血管快速收縮誘發頭痛,就是所謂的「凍凍腦」、「冰淇淋頭痛」,這都是大口猛吃冰造成的。

4.先吃配料再吃冰

在冰品種類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選擇吃有配料的,然後先吃配料再吃冰,可以讓冰融化一些,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

5.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較健康

由於冰本身屬於寒性,以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品是比較健康的選擇,可以中和冰的寒氣。

張文馨醫師舉例,西瓜、葡萄柚屬性寒食物,若再加上冰,等於是寒上加寒。所以桂花荔枝或是黑糖等熱性食材的冰,相較之下就會溫和一些。冰淇淋由於熱量高,也比冰棒、剉冰的刺激小。

6.注意熱量,適量吃冰

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因此,吃冰消暑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122

【延伸閱讀】

【夏天排毒】美女中醫師這樣做!吳明珠:排便、排汗,也排濕

【小麻煩不擔心】吃對食物,夏日除臭!

【東西方聯手】「降火、消炎」秘訣!樂活一夏

【人物故事】小野:與死生同行後,我知道「越老越要愛世界」

【人物故事】賴佩霞:母親過世隔天,我們就去迪士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林口長庚已完成5例微菌叢植入術,成功率百分百。(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捐「大便」也能救人一命!糞菌移植乍聽起來不雅,但在醫學治療上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救命關鍵,林口長庚醫院今(11)日發表最新治療成果,該院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迄今已治療5例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

閱讀詳情 »

▲一般人是沒事多喝水,但醫師提醒,對於多囊腎患者而言,不多喝水極可能出事。(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遺傳到俗稱「泡泡腎」的多囊腎,在台灣,竟有一群病人曾一度只能每天督促自己猛灌大量白開水下肚,以求能延緩自己走上洗腎一途的時間,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正...

閱讀詳情 »

▲遺傳「多囊腎」上身,不敢、不願生育,常成為患者最大的遺憾。(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害怕生下一輩子註定要洗腎的娃娃!今年34歲的阿成(化名),25歲時因為突發高燒、腰痛,這才發現自己竟有俗稱的「泡泡腎」,最終難脫洗腎命運,也因為這一種最常見的遺傳...

閱讀詳情 »

▲結石卡在不同位置,可能引發身體不同部位的反射痛。(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下體疼痛難耐,竟是體內有「石頭」在作怪!門診有40歲出頭男子,陰囊、陰莖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隱隱發痛,但既沒撞擊到,近期也沒有騎腳踏車,擔心自己是不是「整組壞光光了」急忙就醫,醫師一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