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空腹血糖值超過100 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空腹血糖值超過100 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根據衛福部所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結果顯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四,要比前年第五名上升一名。值得留意的是,在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的2013年報「十大風險族群統計」中,糖尿病是榜首,而且平均54歲時,「空腹血糖」即高於100 mg/dl,成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近年來許多針對人種間糖尿病罹患的比較型研究指出,亞洲人胰臟中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不如西方人健壯,使得亞洲人在血糖的控制能力上較弱,再加上飲食習慣西化、生活作息不正常、缺乏適度的體能活動,胰臟的功能很快就容易出問題,這也說明國人罹患糖尿病越來越多的原因。

美兆1994到2013年「十大風險族群統計」,第二名以降分別是癌症(311,753人)、心血管疾病(288,600人)、肥胖(282,014人)、代謝症候群(249,406人)、骨質疏鬆(204,893人)、痛風(164,912人)、腎衰竭(83,433人)、肝硬化(73,825人)、消化性潰瘍(41,712人)。

國人平均54歲時 成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血糖」與身體「代謝」和「發炎」息息相關,「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中就有「血糖」。美兆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劉婷婷博士表示,一旦「空腹血糖」高於100 mg/dl,便成了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且根據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所做的分析發現,2005年到2013年共225,913名30歲到70歲會員,平均在54.4歲時,空腹血糖值會超過100 mg/dl,而且男性發生的更早,平均44.4歲時便超過標準,女性則為60.9歲。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最新出爐的2013年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中,「空腹血糖高」排名第二,也比前一年攀升了一名。去年空腹血糖高的人數占總人口的39.6%,今年的比例上升了2.6%,達到42.2%。眾所周知代謝症候群容易引發糖尿病;因此,美兆提醒,千萬別忽略血糖監測的重要性!

美兆2013年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體重超重名列第一,達46.86%;第三名以降依序是隱藏性肥胖(29.39%)、血脂肪異常(29.10%)、肝功能不良(27.87%)、尿酸高(24.09%)、B型肝炎帶原(12.03%)、骨質疏鬆(11.31%)、腰臀比異常(11.25%)、血壓高(10.91%)。

定期健康檢查 血糖控制較佳

另外,為進一步瞭解健檢次數多寡與血糖控制的相關性,美兆以十年為單位,找出符合首次健檢與最近一次健檢相隔10年,且初次健檢年齡介於40-60歲、健檢次數為2-10次的會員(排除自述有糖尿病、或服用糖尿病藥物者),並分兩群組作為檢驗血糖值變化的分析對象,針對健檢5次以下(第一組,1,240人)與6次以上者(第二組,1,210人)進行比較。

根據數據分析發現,即使第二組在首次健檢時的平均血糖值為97.68 mg/dl,比第一組高出1.38 mg/dl,但10年後,第二組的平均血糖值僅增加8.2 mg/dl,且比第一組低了1.74 mg/dl,明顯成為血糖控制的勝利組;而健檢次數較少的第一組,10年後平均血糖值增加9.94 mg/dl,成為106.2 mg/dl。進一步檢視男女平均血糖值變化,亦呈現相同事實;尤其是男性,10年來常做健檢的第二組,血糖值只增加7.94 mg/dl,而較少做健檢的第一組竟增加10.5 mg/dl之多。

由此可見,透過較多次數的定期健康檢查,受檢者能掌握血糖值數據,自然會對血糖變化有所警覺,而做適度的調整與控制。因此,美兆強調,想維護血糖恆定,除了參考醫師或健康管理師給予的建議外,定期檢視血糖值乃是維護健康基本之道,更可透過血糖控制,了解自己對健康的管理成效。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913

相關推薦

乳癌長年高居台灣女性發生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每年新增病例高達13,965人,相當於每天有38位女性罹患乳癌。然而罹患乳癌也不要害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籲 「七大扶持力」抗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表示,癌症的治療是一段漫長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年型濕疹)的困擾嗎?這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除了注意肌膚的保濕外,可能跟你吃進肚的食物也有關係!7成異位性皮膚炎有家族史 2歲之後好發在關節內側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分享,由於天氣明顯轉涼,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她指出除了門診的中醫調理,民眾其實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進一步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喉嚨乾燥易咳嗽 蒸梨子可緩解「咳!咳!醫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走路別太專注滑手機,除了避免跌倒受傷外,還要避免造成不「性」。從事房仲工作的小宋,公務上的一切都仰賴手機,因此養成走路滑手機的習慣。日前邊走路邊跟客戶開視訊時沒注意路況,下體竟硬生生撞上人行道水泥柱,當場劇痛到無法站立。由於沒有明顯外傷,小宋不以為意,沒想到幾天後與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