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療級穿戴式裝置 可預知疾病能保命

醫療級穿戴式裝置 可預知疾病能保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愛美科(imec),透過半導體技術研發生物晶片,開發醫療等級穿戴式裝置,可以準確紀錄各項生理指數,並透過雲端資料庫分析,預測個人可能發生的疾病及時間,防患於未然,跳脫時下流行的穿戴式裝置只能測心跳、計算消耗卡路里、偵測睡眠品質的範疇。
imec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透過政府及企業資源共同分擔研究經費,研發最新技術,並將研究成果提供給有興趣的廠商,各廠商依據參與程度獲得專利,進而自行研發製造產品。曾經參與的合作夥伴,包括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被喻為是高科技背後最重要的腦袋。
如今,imec跨足醫學健康產業,ime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uc Van den hove指出,以往民眾接受健康檢查時,必須親自到醫療院所,根據檢查項目不同,需要等待數小時,甚至多達數天的時間,才能使用各種專業儀器進行檢測的資料,如今可透過半導體技術將巨型資料微小化,長期追蹤,是醫療界全新的發展領域。
Luc舉例,利用半導體技術植入智慧型手機、手錶、手環或項圈等穿戴式裝置,就能每天24小時無時無刻記錄個人的各項生理指數,包括心跳速率、血壓、血糖、血液、尿液等,不受時空限制,長時間的追蹤數據,不但增加資料的準確度,同時提升醫師診斷的正確性。
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穿戴式裝置,但不僅提供的資訊有限,記錄各項生理指數準確度也不足,市面上缺少醫療等級的穿戴式裝置,imec利用研發的生物晶片,記錄的各項數據都具有醫療等級,經由雲端建立個人健康資料庫,則可進一步分析身體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可能發生哪些狀況,進而預測可能發生的疾病,以及即將發生的時間,民眾就能提早預防。
Luc強調,穿戴式裝置記錄的各項生理指數,都必須為醫療等級才有醫療上的實質意義,而裝置最好能夠多點感測,並兼具低耗能、舒適度等方面,民眾才能長久配戴,達到自主健康管理的目的,不用等到生病才就醫,也能降低醫院的人力負荷,提升醫療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48

相關推薦

    人體有許多奧妙的地方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人體有多少小細節正在我們體內運做著我們卻沒有感覺呢?今天點我一下健康教室就來跟大家說明一下,人體到底有多麼奇妙吧!?(????1.《人平均只需要7分鐘就可以入睡》 ▼一沾床就可以睡死的人根本不了解失眠是什麼啊啊啊?(?´...

閱讀詳情 »

  梅雨季過後,各地區淹水滋生出來的蚊蟲實在非常惱人,在家被蚊蟲咬就算了,半夜還會因為蚊子飛來飛去的聲音難以入眠,到底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有擔心這個問題的話,不妨看看衛生署豐原醫院病歷室最近利用「鹼水盆」這個方法吧,聽說才短短1個月就成功讓蚊子「絕子絕孫」了!真的有這麼厲害嗎?!&Sigma...

閱讀詳情 »

秋葵,又名六角豆(Bhindi)。有植物偉哥之稱,也是糖尿病的剋星。上個月,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我獲悉一種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由於我是個糖尿病患者,我嘗試了而它非常有效,我的血糖現在已得到了控制。實際上我已經減少了我的藥量。 拿兩條六角豆並切除頭尾兩端部分,再沿長身中間界一小刀,然後將這兩條六角豆放入...

閱讀詳情 »

每天做幾次,保證健康人能夠永遠不得心髒病,心髒病人永遠不發心髒病。這就是最簡單易行,也是最有效的鍛煉方法:背部撞牆法。 離牆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待身體彈回後,再撞擊,約一秒锺撞一下,並隨看撞擊的節奏自然呼吸。撞的時候口中同時發出“呵&rdqu...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