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飯後容易腹脹 當心胃食道逆流惹禍

飯後容易腹脹 當心胃食道逆流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8歲婦女,因工作壓力大導致三餐不定時,常有胃痛等困擾,近來更因食量減少,且飯後容易腹脹,因此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胃食道逆流;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藍一晶指出,像是典型的有火燒心、酸液倒流,或非典型的胸悶、上腹痛、容易餓、食後腹脹等,都屬於胃食道逆流症狀。

長期胃食道逆流 容易引起併發症

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現象,不但可能會引發慢性咳嗽、夜眠咳嗽、氣喘等問題,還可能併發食道狹窄及食道的癌前病變等;藍一晶醫師指出,致病原因不外乎就是因飲食習慣不佳、脾胃虛弱,或常常吃生冷食物導致寒邪犯胃,以及鬱怒傷肝等七情內傷因素,都可能埋下引發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子。

改善胃食道逆流 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

藍一晶醫師進一步說明,除了可透過中醫治療,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最關鍵仍是必須從飲食習慣改變做起,首先三餐必須定時定量,且養成細嚼慢嚥習慣,維持七分飽,減少食用梅子、醋等易增加胃酸食物,以及難消化的食物,尤其像是咖啡、濃茶、酒等刺激性食物都應避免。

學習放輕鬆 有助減緩胃食道逆流

另外像是豆類、牛奶、麵包等易脹氣食物都應遠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配合適量運動,學習放鬆心情,就有助於減緩胃食道逆流症狀;藍一晶醫師提醒,長期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民眾,若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習慣改變後,症狀仍未好轉,建議應進一步接受檢查,確診是否有其他疾病所引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四十多歲的W先生平時從事勞動工作,在COVID-19疫情中仍不斷貢獻自己的勞動力,讓台灣的基礎建設持續運轉,平日的工作總會帶來些許的身體痠痛,但經過休息後多半能緩解。不料最近一個月左上臂、前臂至手掌持續出現麻痛症狀,症狀不分日夜困擾著W先生,甚至嚴重影響夜間睡眠。核磁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9歲的張小姐是一位動物保育照護員,因長期配戴乳膠手套及雙手反覆清洗與消毒,而長出如小水泡的疹子且搔癢難耐,搔抓破裂後會消失,但皮膚會變乾、脫皮,經過皮膚科醫師診斷為汗皰疹。塗抹類固醇藥膏症狀會緩解,但兩個月來還是反覆發作,因而求診中醫,經治療三個月,脫皮、癢的症狀已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手爸媽總是會替小寶貝們拍照記錄日常,但一對父母替6月大男嬰拍照時發現,其頭部經常向左稍微傾斜,起初以為只是慣性動作,直到狀況越來越明顯且臉型左右不對稱,赴醫檢查後確診為「先天肌肉性斜頸」。嬰兒斜頸症狀  多是原發疾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欣頤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外交部前部長歐鴻鍊、棒球教練王光輝、作家金庸、藝人安鈞璨等不少名人逝世原因皆是因為「肝臟病變」!事實上,若肝臟長期發炎且置之不理,就可能落入肝病變3部曲,患有肝炎的病患很容易惡化為肝硬化,再嚴重一點則可能發展成肝癌。而肝癌,早已是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長年排名前3的元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