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體內濕氣不除 怎麼睡都睡不飽

體內濕氣不除 怎麼睡都睡不飽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上班族都有一樣的心聲,冬天就是離不開被窩的季節,尤其是在下雨天,陰冷的天氣更是有睡不飽、起不來的感覺。但你知道嗎?睡不飽很可能是因體內的濕氣太多,代謝不佳所造成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濕」是一種呈瀰漫狀態的物質,在空氣中稱為水蒸氣或霧氣,若水分在人體滯留太多時就是一種病症,故又稱「濕邪」。中醫普遍認為,人體臟腑機能運化正常,則可平衡體內的水分,當水分代謝不佳或是身體無法將水分引到正確的位置去供給身體運用時,這時我們就會說,「體內濕氣比較重」。

體內濕氣重的人,健康隱憂就是「冬季濕冷」。周宗翰醫師說,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可能就是體內濕氣太重引起。

中醫理論認為,濕為「陰邪」,而「濕」會妨礙氣機流通的特性,濕邪會導致水腫,特別是體質虛弱的人特別容易水腫。周宗翰解釋,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周宗翰醫師建議,要消除體內濕氣與消水腫,平時應該避免持續性久站或久坐。在家中,下半身穿著應寬鬆舒適的衣物,以避免淋巴循環阻塞;平時飲食盡量清淡,少吃油膩的食物可避免血液濃稠,以免導致循環變慢,並且最好養成每日健走30分鐘,活化下肢氣血循環,就可以輕鬆除去體內濕氣,精神奕奕之外,還可以消水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96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流感疫情將於11月下旬開始升溫,幼童、老年人、孕婦、產後婦女,都是感染流感的高危險族群。醫師指出,6個月以下嬰兒無法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孕婦、產婦儘快接種疫苗,不僅保護自己、也守護寶寶健康。 孕婦、產婦抵抗力較差 疾管署今年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10月開打至今已逾50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1歲的簡先生,因為腰痠背痛、骨頭疼痛而就醫,經診斷才發現為攝護腺癌骨轉移患者,在左邊的髖關節、脊椎等處已經出現骨轉移。臺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晨洸指出,從癌症的期數及腫瘤的惡性度來看,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機率也有所不同,如果是臨床分期已經達第三期以上的患者,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收治一位眼科病人,70多歲的張先生,幾年前左眼幾乎看不見,診斷罹患了黃斑部病變,還好及時使用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現在看報紙也都沒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指出,黃斑部位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許多銀髮伴侶的心願,不過若老伴正飽受膝蓋退化、疼痛難行所苦,不但無法陪伴遊山玩水,身為另一半的也會跟著難受。今年68歲的陳女士,在過六十歲大壽時就跟老公許下願望,希望能到世界各地旅遊。但後來膝蓋逐漸不舒服,不但起床時膝蓋卡卡,關節處愈來愈疼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