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成口腔癌嚼檳榔 防治口腔癌從戒檳開始

9成口腔癌嚼檳榔 防治口腔癌從戒檳開始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口腔癌危險因子是抽菸、喝酒、嚼食檳榔,檳榔更是已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同時菸、酒、檳者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是123倍。「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根據臨床統計,台灣口腔癌約有75%至90%嚼食檳榔,男性佔口腔癌發生和死亡人數約9成,主因是男性嚼食檳榔比率比女性高出許多,可見戒除嚼食檳榔是減少男性得口腔癌的一個重要因子。

青壯年殺手口腔癌 九成嚼檳榔

有位小蘭的爸爸在年僅四十歲時就因口腔癌去世,當時她還在就讀國中,家中頓失重要經濟支柱,為減低家裡的負擔,只能放棄高中,選擇有獎學金的高職,心中有很大的遺憾。還有一位大雄因口腔癌手術切掉左臉頰,痊癒後因顏面缺損而無法正常進食,因而畏懼社交、拒絕照鏡子,也不再參加親友聚會。這兩位口腔癌病人,就都是因為吃檳榔而導致。

好發青壯年男性 死亡年齡也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口腔癌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四位、死亡年齡中位數僅59歲,更是25—44歲青壯年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臺北醫院牙科洪素修醫師強調,罹癌對國家及家庭損傷甚大,為了健康及後代子孫著想,有嚼食檳榔、抽菸和喝酒者,請戒菸戒檳榔、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若口腔黏膜有病變請盡早接受治療,才能遠離口腔癌。

30歲以上嚼檳榔者 兩年免費篩檢一次

 要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除了減少及避免口腔癌的危險因子也要定期做口腔黏膜篩檢。國民健康署提供每2年可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對象是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或吸菸者,並提供衛教服務,幫助受檢者戒除嚼檳榔與吸菸行為。

洪素修表示,口腔癌篩檢是口腔黏膜檢查,透過目視或觸診查看口腔黏膜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早期發現口腔癌,並予適當治療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若有以下症狀,請提供高警覺並就醫:超過二星期末癒合潰瘍、口腔內部或頸部有腫塊、口腔黏膜有白斑或紅斑出現、口腔內任何部份有不明原因的出血、疼痛吞嚥、咀嚼困難或疼痛、牙關緊閉、無法張開嘴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數今(10)日對外公布數據,社區監測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件數持續創高,今年累積至今已有221件,相對往年高點約140件左右,今年攀升快速,同時類流感門急診人次也在緩慢增加,但6歲以下嬰幼兒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率仍起不來,疾管署呼籲,多數流感重症患者都沒有打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際接續傳出新型A型流感個案,分別是寮國通報1名H5N1病例,以及中國大陸1例H9N2,2名個案都有禽畜暴露史,研判當地環境具有一定風險,衛福部疾管署已經將中國大陸廣東省列為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第2級警示(Alert),寮國則是第一級注意(Watch)。 疾管署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八歲的小玲因為一連好幾天流鼻血,四肢突然佈滿紅色斑點和局部不規則的瘀青,趕緊送急診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目極低,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進而住院接受治療及觀察;經服用類固醇後,症狀消失,血小板恢復到正常數值,目前平安出院,僅須定期回診追蹤。紫斑症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所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是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患病原因通常是遺傳或基因突變,當脊髓裡面的運動神經元功能喪失,甚至萎縮壞死,患者會慢慢出現肌肉無力跟萎縮的症狀。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翁妏謹醫師表示,當小朋友開始肌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