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警惕!六種會“憋”出來的大病

 

【憋尿】——當心尿毒症!

當膀胱的存儲空間達到一定極限時,便會被憋爆,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尿液潴留過多,超過膀胱的儲量,便會向輸尿管回流,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尿毒症,膀胱的括約肌也會因此變得鬆弛。所以,人們一旦有了尿意,一定要及時排出體外。

【憋便】——當心結腸癌!

憋便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大便不及時排出,水分就會被腸道反覆吸收,導致大便幹結難排。大便中的毒素在體內積累時間過長,有害物質被腸道吸收,就會出現精神委靡不振、頭暈乏力、食欲減退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腸道癌症。

 

【憋屁】——當心腸道炎!

如果憋屁,這些有害物質排不出,也會被腸道黏膜重復吸收,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經常憋屁,會使機體形成慢性中毒,產生精神不振、消化不良、頭暈目眩和臉色蠟黃等症狀。

【憋氣】——長時間容易讓人窒息!

如果憋氣時間過長,會引起頭昏、胸悶等症狀,所以老年人最好少進行這種鍛鍊。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越來越弱,身體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也會變弱,而憋氣會影響呼吸平衡,使吸入的氧氣不能正常進入血液,引起體內供氧失衡,發生危險。

 

【憋乳】——當心乳腺癌!

寶寶的營養品,本身並沒有什麼毒性,但由於女性的乳頭與外界空氣相通,如果乳汁過多而不及時排出,外界的有害氣體或細菌等不良物質便會侵入乳房,引發細菌感染,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急性乳腺炎。

【憋精】——當心喪失性功能!

如果因為工作忙等原因長期不過性生活,則會加重內分泌紊亂症狀,導致性功能下降。精液如果長時間蓄積在精囊中不正常排出,睪丸便會長時間受到“高壓”,可能令生精能力喪失,並逐漸導致睪丸萎縮,喪失性功能,腰酸、腿軟、乏力、失眠、情緒低落、記憶減退、皮膚衰老等一系列身體症狀也會連鎖產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媒體報導知名歌手詹雅雯確診巴金森氏症,新聞一出立刻引起民眾關心,一來不捨詹小姐受病痛折磨,二來震驚年紀輕輕怎麼會罹患這個疾病。巴金森氏症 10大症狀應警覺中山醫學大學神經內科陳安芝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腦部神經持續退化所造成的疾病,病患腦部的多巴胺神經系統與海馬迴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脂肪肝是國人常見的肝臟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長期下來卻可能演變為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是不可忽視的肝臟殺手!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瑞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發現一種操控細胞自噬(autophagy)的新機制,經動物實驗證明能抑制脂肪肝形成。研究成果已於本(110)年2月發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醫療資源的可親性及醫療水準雖名列國際前茅,但偏鄉的醫療資源依然不足,尤其遇到重大傷病患者時更加明顯。但在現實環境下,無法處處都有醫學中心,如何弭平偏鄉與都會市區的醫療照護水平,是跨單位需要認真思考的議題。應邀出席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強數位科技的應用要兼顧品質、隱私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1 歲的阿桃嬤一個月前在養護中心跌倒,家屬帶至外院診治,因擔心併發症選擇保守治療,一個半月後阿嬤因疼痛難耐無法入眠至醫院骨科求診,術後六天出院。 骨質疏鬆症很沉默 往往跌倒才會發現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黃漢仁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病人的骨頭比一般人脆弱更容易骨折。由於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