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40歲的洪先生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因為平時並無太多不適,所以平時沒有固定回診用藥。此次發病正是病患陪著小孩到亞東醫院小兒科門診就診時突然失去意識,經院方緊急急救,並於病人恢復心跳血壓後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可逆因素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因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鑑於信用卡行動支付日益普遍,中央健保署繼去年10月開放民眾臨櫃以信用卡繳納健保相關費用後,近日又陸續新增信用卡約定轉帳繳費服務,目前已有彰化銀行及台新銀行發卡對象可用信用卡自動扣繳健保費,可免除外出繳費需攜帶現金的不便。為便民服務 積極開發多元繳費方式健保署指出,為方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罹癌後要盡我所能活在當下,擔任水中模特兒、游泳教練,不讓肺癌影響我的人生。」水中模特兒、漂浮瑜珈教練Yuki在八年前罹患腎癌,切除右腎後,第三年轉移出現肺癌,每年轉移共動了三次肺手術,已切除肺腫瘤及3/1右肺葉,至今還有肺腫瘤,持續CT追蹤,正等待時機切除。水模Yuk...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痛風病患自覺致命藥物過敏 救了自己一命聽話可以救命!痛風病人陳小姐服藥後,發生罕見過敏副作用「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初以為只是感冒,遵從醫囑,迅速回撥「藥物諮詢專線」,並即時住院治療,控制症狀沒有發生致命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部分的民眾聞癌色變,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於2015年公佈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4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3分12秒就有1人死亡,死亡時鐘比2014年快了一秒,罹患癌症有年輕趨勢。其中罹癌原因可能與基因、環境污染、飲食西化、肥胖有關,日前有研究發現,每天服用600單位以上...

閱讀詳情 »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五感防失智:日本醫學博士用42個生活小動作 改善健忘、預防失智》(浦上克哉著/康健出版)、圖片來源/康健出版、shutterstock 失智症,是一種很殘酷的精神性疾病,至今仍無藥可醫,能夠做的,就只有使用各種附加的治療方式,來解緩病程。不過,日本失智症預防協會理事長浦上...

閱讀詳情 »

撰文/羽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試著想像以下的畫面:期待已久的朋友聚會,大家七嘴八舌談論自己的金孫與豐富的退休生活,好不容易輪到自己說話的機會,卻想起口臭的問題還沒解決…。這時,只能對親友投以尷尬的笑容,真是可惜又掃興! 口臭是一種「秘密型」的煩惱,常常自己渾然不知,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中年男性的患者帶著一條導尿管至泌尿科門診,原來這名患者小便不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不以為意從未就醫,此次突然解不出來所以在急診放了導尿管,後來又因為全身不適,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惡化的很嚴重。經一系列的檢查發現病患由於嚴重的前列腺肥大尿道受到壓迫並阻礙尿液通過,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奧少年」真的不是我的錯!碰到小事就喊累、壓力大,其實7成8的年輕人抗壓荷爾蒙都太低!根據國內預防醫學機構研究顯示,老是被嫌「抗壓力不足」的年輕族群,明明應該活力充沛,卻容易伴隨、緊張、胸悶、頭暈症狀,顯得懶懶散散、做事易怒急躁。18歲的張姓男大生是標準外食族,高糖...

閱讀詳情 »

身體微恙,到醫療院所接受治療,當針一刺進皮膚就感到一陣暈眩,可能是暈針了。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暈針的狀況雖不常見,但是當身體狀況不佳、容易緊張的人相對比較容易發生;建議接受治療處置時,要留意個人身體狀況,避免過飽、過餓、過累等情況,並盡量放鬆心情,都有助避免暈針問題發生。  預防暈針的方式包括:...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