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英雄的願望》李洋:希望更多人看到,還在為夢想堅持的選手…… 打造台灣成體育強國!林育信:做這些事才能翻轉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你不光是為了自己奮鬥,也是為了那些曾經有夢想的人奮鬥。」這是體操教練林育信傳記式電影《翻滾吧!阿信》裡的經典台詞。成長在一般人認定「練體育...
閱讀詳情 »2021年8月11日
全台解封「居家辦公」掰掰!崩潰不想上班? 4撇步擺脫返工不適應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國內防疫警戒已經從三級降回二級,各種活動及場域陸續恢復開放,不少人已經習以為常的「居家辦公」生活型態也喊卡,但一想到要回辦公室就生理、心理全面性抗拒?萌生「不想上班」的念頭嗎?如果你也是這一類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的人,臨床心理師建議,不妨利用4撇步找回...
閱讀詳情 »疫情宅在家「餐餐吃外送」不胖也難? 營養師曝訂餐2要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大家自動自發減少外出,不少人宅在家三餐變得全靠外送果腹,手機按一按就可以叫外送,且各種美食應有盡有,還很快就送達,便利之餘,許多人更驚覺,怎麼才短短幾個月,衣服已經都塞不下了,體重失控!解決之道,營養師提醒,即便餐餐都點外送,只要訂餐時掌握兩大要點,不只是均...
閱讀詳情 »長期服用安眠藥會成癮? 食藥署解答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又睡不著了,遲遲無法解決的失眠問題,求助專業醫師最終得到開立處方箋,並按照指示開始服用鎮靜安眠藥,每天使用安眠藥後,問題有漸漸改善,總算能睡上一覺了!但每天這樣吃真的好嗎?聽說吃安眠藥會成癮,可以自行減量服用嗎?治療失眠藥物 需經醫師開立處方箋食藥署指出,鎮靜安眠藥主要...
閱讀詳情 »「鬼門開」易鬼壓床? 睡眠麻痺 腿不寧症候群是主因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農曆7月「鬼門開」總有許多禁忌,民眾都盡量減少就醫,也都避免在這個期間進手術房開刀,不過,精神科、身心科門診卻是例外,鬼月反而成為旺季,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最近門診人數就多了一點,許多人因緊張憂慮,睡不著,甚至疑神疑鬼而前來就醫。 楊聰財表示,從腦科學來看,古人...
閱讀詳情 »防疫狂打掃手爆痛? 當心「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約30歲陳姓婦女因為右手臂痛,無法提起物品,甚至夜裡常常痛醒。至醫院就醫,經詢問後,發現因為疫情期間以來,待在家時間增加,經常在打掃房屋、自己下廚。醫師在觸摸陳女疼痛的肌肉時,發現有明顯結節;醫師提醒,要適時休息,並進行伸展運動緩解不適,才能防止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上身...
閱讀詳情 »健亞健舒注射液不純物超標 2019年8月產3.5萬支回收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1)日衛福部食藥署發布,健亞健舒注射液10公絲/公撮,因安定性試驗發現不純物Acid compound超標,生產藥廠須啟動回收計畫,業者初判保存期限評估不如預期,未來可能縮短效期確保藥物穩定。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健亞健舒注射液並非一般民眾尋常用藥,主成...
閱讀詳情 »最新!【累計816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2021.08.11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8月11日為止,已經有81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宜蘭1位37歲鄭女士於夜市經營小吃攤,雖然年紀不大,卻長期為心臟病所苦,不只曾因病休克瀕死,也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體質孱弱容易疲累。今年1月下旬,因呼吸困難與咳嗽等症狀而被家人送往急診,經檢查發現有急性肺水腫,緊急住院接受治療。鄭女士在治療後,目前病情已緩減,她很感謝...
閱讀詳情 »高齡者帶狀皰疹神經痛如何治療?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風險低 無須麻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8歲的謝先生,去年因為左側胸腹疼痛而診斷出帶狀皰疹,由於一開始的疹子並不明顯,沒有即時給予抗病毒藥物,且加上高齡的緣故,最後演變成皰疹後慢性神經痛。帶狀皰疹神經痛 生活品質也下降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暨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表示,帶狀皰疹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