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指數」爆表是因為「吃太好」跟「玩太開」? 醫師:不安全性行為恐增肝炎風險

「肝指數」爆表是因為「吃太好」跟「玩太開」? 醫師:不安全性行為恐增肝炎風險


潮健康/編輯部

熬夜「爆肝」害肝指數上升?  脂肪肝也可能是元兇?

工時超長又日夜顛倒,一不小心就「爆肝」?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學豪醫師接受專訪表示,醫學上並沒有「爆肝」一詞,較接近的疾病為「猛爆性肝炎」,常見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上。猛爆性肝炎為一種急性肝炎,會造成患者肝指數急速上升、肝臟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毒素累積,甚至凝血功能異常,意識不清,沒有及時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張學豪醫師說明,一般情況之下,熬夜與猛爆性肝炎關係不大,但是身體休息不夠充足時,肝臟無法獲得足夠血流,的確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所謂肝指數上升,是指肝細胞受損後,GOT與GPT等酵素會流進血液中,當抽血檢測發現酵素數值上升,通常即代表肝臟發炎。

張學豪醫師表示,若驗出肝指數上升,應先確定是否為B型肝炎或C型肝炎肝帶原,再來則是確認是否有脂肪肝問題。脂肪肝的常見原因,包括酗酒、肥胖、高血脂、血糖控制不佳、愛喝手搖飲料、油炸物、缺乏運動等等情況。一旦確定有脂肪肝問題,必須從生活作息、飲食控制開始改變,並輔以適度運動改善身體狀態。


「肝指數」爆表是因為「吃太好」跟「玩太開」? 醫師:不安全性行為恐增肝炎風險

肝病原因大不同?  年輕人「玩太開」與A型肝炎有關?

張學豪醫師說明,在國人最常見的肝病原因中,病毒性肝炎的B型肝炎、C型肝炎已有藥物可治療,呼籲民眾積極接受檢查並及早處置。脂肪肝則與飲食西化、精緻化有關,適當減重與調整飲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過,較少受到民眾注意的A型肝炎,其實在年輕族群的發生比例有上升趨勢,可能與不安全性行為及多重性伴侶較有關係。最後,親密接觸,免疫系統失衡或免疫力降低,也可能讓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有機可乘,造成肝炎發生。

「肝指數」爆表是因為「吃太好」跟「玩太開」? 醫師:不安全性行為恐增肝炎風險

不想爆肝變肝病三部曲  平日做好護肝3動作

張學豪醫師建議,要預防肝臟疾病發生,日常生活中建議養成3種「護肝習慣」,讓肝臟機能維持健康狀態:

 

1. 調整日常作息、不讓肝指數有上升的機會。

2. 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高熱量飲食,降低脂肪肝風險。

3. 保持安全性行為,防止A型肝炎在性伴侶之間傳播。

 

張學豪醫師指出,肝臟對人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常言「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確實有其道理。肝臟功能受損時,身體解毒及新陳代謝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加上長期酗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還可能導致「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屆時要再恢復肝臟健康恐是困難重重。醫師提醒,培養良好習慣,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是保護肝臟健康、免於「爆肝」風險的最好方式。

 

相關推薦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18日下午5時,全台逾862萬人完成疫苗意願登記,自7月11日下午2時後,重新選擇AZ疫苗的有119萬9562人。值得關注的是,第三輪意願登記今天中午12時收單,20日至22日開放有勾選AZ疫苗者預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下午公布第三輪疫苗意願登記人數統計,截至18日下午5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 程子奕/台北報導 高端國產疫苗EUA准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宣布衛福部核准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專案製造,因此數據都符合衛福部先前訂下的標準;昨與會專家21人當中,除了主席不參與投票,有18人同意,只有1...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 程子奕/台北報導 單日確診個案還在兩位數,但單日死亡人數有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陳時中說,新增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1例...

閱讀詳情 »

疫情後民眾的生活型態有所改變,除了出入不便,也必須時時帶著悶熱的口罩,在夏季的高溫下顯得雪上加霜,皮膚變得更容易出狀況,為了對抗油水不平衡、肌膚亂冒痘痘粉刺,甚至是細紋的突發狀況,醫美主治醫師蔡孟璇表示:目前可以善用相較更長的居家時間做好保養,打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即使是在抗疫期間依然能保持最佳狀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