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運動時除了消耗熱量以外,也會流失水分,而電解質亦隨著汗液流失,例如:鈉、鉀離子,尤其是較高強度的運動,通常排汗量較大,會流失較多電解質,因此若能適度攝取含電解質的液體,就可以迅速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達到減緩運動後疲勞,以及增加運動表現的效果。

運動後來一瓶冰冰涼涼的運動飲料,就能解身體的渴?許多民眾被運動飲料的廣告所吸引,認為運動後應該要喝運動飲料才能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甚至有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的迷思,但實際上並非進行所有的運動都需要攝取運動飲料。

一般而言,運動超過一小時以上,且有明顯的喘與流汗才需要補充運動飲料,補充量則以男生600毫升、女生400毫升為原則(連結),且是以每15至20分鐘一次的頻率補充。若是進行阻力訓練,例如:重量訓練,則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至於較緩和的運動,則補充水分就已經足夠,不需要特別喝運動飲料。

根據國家標準(CNS)的規定,運動飲料中各種電解質的濃度為:鈉離子 552 微克/毫升以下;鉀離子195 微克/毫升以下;鈣離子 60 微克/毫升以下;鎂離子 24 微克/毫升以下,而酸鹼值則於介在pH值 2.5-3.8 之間。

運動飲料的主要成分除了水和電解質以外,也具有一定的糖和熱量,當運動未到一定強度時,攝取運動飲料就有可能會增加熱量的攝取而許多民眾進行的運動,可能只有散步或快走等一些緩和的運動,若未有明顯的喘息和流汗,代表運動強度並不高,因此不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或熱量,只要適度補充白開水就足夠了。

文/ 林世航 營養師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因武漢肺炎疫情,高中以下學校開學日延後至25日,隨著疫情擴散,加上出現首例死亡個案,甚至有社區感染之虞,學者建議,下修發燒定義至37.5度。指揮中心表示,學校人員使用額溫槍測的是皮膚表面溫度,就是以37.5度為發燒標準。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月15日各級學校開學,衛福部疾管署提醒,雖然目前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全年都有腸病毒傳播風險。上周新增2名重症病患,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林姃慧提醒,防範腸病毒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洗手,一定要提醒孩子隨時保持手部清潔,如果孩子發燒也不要過於緊張,應讓醫生判斷確診原因。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花蓮報導】面對部分地區回台民眾必須暫緩捐血,讓血液使用量可能減少,花蓮慈濟醫院與台北捐血中心花蓮捐血站合作,18日在大廳門前設捐血點,號召醫院同仁、志工與鄉親響應,一起上「捐血車」捐血。趕在捐血年齡65歲上限前來捐血的院長林欣榮表示,非常感恩院內同仁相互邀請,挽袖緩解血荒,而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為防範「COVID-19」(武漢肺炎),健保署依照行政院院陳其邁副院長與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指示,將旅遊史提示名單擴大收載,除了針對出境至「高風險地區」包含中港澳、新加坡及泰國,就連返國出發地點為非「高風險地區」者,也都納入旅遊史提示名單。 第三國入境者名單加入 皆列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