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婦女手麻 不可不慎!

近日一位保母照顧六個月大女嬰,因一時手麻無力失手,女嬰從近一公尺高摔落鋪有軟墊的地面,送醫六天不治;復健科醫師提醒,中年婦女的手麻,其實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尤其是最近年關將近,家庭主婦忙著大掃除、辦年貨,手麻無力的狀況更是常見,臨床病例就比平常多三、四成。

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表示,中年婦女的手麻,常見的原因包括了腕隧道症候群、頸椎神經壓迫、週邊神經病變、還有因為肌腱炎所導致的麻痺無力;而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應該是腕隧道症候群。

林頌凱醫師指出,當手腕過度使用,尤其是有太多彎曲動作,或者是常在震動環境中工作的人,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這包括中老年的家庭主婦、懷孕後期的孕婦、作業員、電腦族、建築工、木工、牙醫師等等;喜歡騎自行車的車友,還有糖尿病患者也都是好發族群。

腕隧道症候群一開始可能只是早上剛起床時覺得手會僵硬,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麻麻、刺刺的感覺,嚴重時會出現麻痺、灼熱、還有無力感;林頌凱醫師說,所出現的症狀常常在睡覺睡到半夜,或者是剛睡醒的時候最明顯,很多患者會半夜醒來「甩手」,才能繼續睡覺。

林醫師指出,有些人可能騎個摩托車、做個家事就開始手麻,更嚴重的是連靜止不動,手掌都是麻麻的;如果出現手部肌肉萎縮,拿東西會無力,就會不小心打破杯子或盤子時,這就是屬於嚴重的病例,務必要積極治療。

林頌凱醫師強調,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以保養為主,藥物的效果並不明顯;首要就是應減少手腕部位的過度使用,並且應從工作環境的設置(例如滑鼠、鍵盤)和工具的選擇作徹底調整,而且可配戴專用的副木,主要是睡覺的時候穿戴(因為白天還要正常工作),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有明顯的改善。

如果患者經過三個月保守治療無效,肌電圖檢查發現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很嚴重,而且手部的肌肉已經出現無力、萎縮的現象時,就要考慮手術治療;林醫師提醒,手術後恢復的時間長短在於之後的保養,如果沒有從工作或運動的方式作調整,不但恢復的時間會拉長,而且可能很快就又復發,所以,要多作腕隧道的伸展運動,並且盡量避免任何會導致症狀發生的動作,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05

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023

中年婦女手麻 不可不慎!

相關推薦

秋天氣候乾燥,令人擔心「秋燥傷肺」,容易出現咳嗽等症狀;秋天也是食慾大開的「食慾之秋」季節,小心引發胃食道逆流。如果出現久咳不癒,而且是無痰的咳嗽,甚至動一下就喘、呼吸困難,或是有嚴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都要小心恐是特發性肺纖維化(俗稱「菜瓜布肺」)的危險警訊! 「菜瓜布肺」特徵:肺部外觀粗糙、無彈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慶祝九九重陽佳節,也期望藉此機會邀請長輩參與戶外活動、活絡筋骨,GSK葛蘭素史克公司與華山基金會攜手合作,在10月16日分別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高雄航空博物館,以及10月18日於台中東勢林場,連續舉辦三場「GSK Orange Day」公益日—秋季老人登高活動,陪伴長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頭頸癌在亞洲發生率高於全世界,主要發生部位集中在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及喉等五個主要區域,其中又以口腔癌更是高居台灣地區常見的十大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4位,每年約有700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咳嗽、流鼻涕、頭痛、喉嚨痛,若伴隨發燒、身體痠痛、軟趴趴等全身性症狀,小心染上了流感病毒。每年12月到隔年3月是流感流行高峰期,但近年全球氣候變化,醫師表示,夏天偶爾也出現小規模流行,嚴重者常見併發肺炎等併發症。臺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除了肺炎外,流感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