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光合作用的「這座橋」 解開葉綠體運作之謎

光合作用的「這座橋」 解開葉綠體運作之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李秀敏特聘研究員的團隊,歷時七年,用創新方法找到能讓蛋白質穿越葉綠體外圍雙層膜的橋樑通道,並將其命名為TIC236,成功破解葉綠體運作之謎。此研究成果有助掌握葉綠體的構造,進而瞭解植物的演化史。研究論文已於日前登上知名國際期刊《自然》(Nature),並獲專文推薦。

植物細胞是城市「城市農園」 葉綠體供能量

李秀敏形容,如果把植物的細胞看成是一座城市,細胞中的葉綠體就像是「城市農園」,專責生產食物。而農園裡所需的工人,就是來自城市各處的蛋白質。然而,葉綠體外圍的雙層膜,就像是農場周圍的兩道牆,中間還有一條護城河。

TIC236扮橋梁   助蛋白質開工

本次研究即發現,在兩道圍牆間搭建起一座連結橋樑(TIC236),才能讓蛋白質順利進入葉綠體內部「工作」。李秀敏說,若是沒有TIC236讓蛋白質通過,不僅葉綠體會「缺工」,植物也會在胚胎發育階段即死亡。

探索葉綠體演化 不同細菌的祖先由TIC236追細菌祖先

本研究發現不僅解開葉綠體運作機制,更意外發現,TIC236是由藍綠菌的一個類似蛋白演化而來,對葉綠體的「身世」提供一條有利的線索。在生物演化史中,某個遠古藍綠菌,被其他單細胞生物吞噬,逐漸演化為現今植物中的葉綠體,改變了整個地球的生態。本次研究將有利於探索葉綠體是由何種藍綠菌演化而來,找到它的「祖先」。

蛋白質運輸靠葉綠體搭橋

研究發現的橋樑連接方式,能進一步瞭解蛋白質進入胞器的不同方式。因為在細胞中,充滿各種胞器,運用不同方式讓蛋白質進入其中。例如:是將外圍雙膜在部分地方緊緊貼近,讓護城河消失,以利蛋白質進入,而本研究則發現,葉綠體是透過搭建橋樑串接雙膜,讓蛋白質通過。由此不同的運輸方式可推斷,葉綠體和粒線體有著各自不同的細菌祖先。

突破研究困難   登頂尖期刊

李秀敏表示,過去研究難以對葉綠體外圍的雙膜有精確的分析,是因為葉綠體內部含有大量的葉綠餅,其成份會干擾質譜儀分析結果。本次研究突破材料取得的困難,從與葉綠體相似、卻沒有葉綠餅的白色體切入,終於找到蛋白質穿越葉綠體外圍雙膜的連結橋樑,順利登上頂尖期刊《自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自購新冠疫苗逐批少量到貨,加上美日捐贈近500萬劑,指揮中心預計本(7)月施打對象將開放至第9、10類,分別為65至74歲長者(240.8萬人)、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387.5萬人),至於第11類為50至64歲以上成人(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健身熱潮風靡全球,不少年輕人為了體態健美,常在做完重訓後,立馬喝下一杯乳清蛋白!這類高蛋白飲品,許多人會透過海外網購。食藥署提醒,若沒有留意相關規定,可能產生通關問題,甚至衍生食安疑慮。網購食品 超過規範需申報當民眾自國外網購及攜入供個人自用的食品及相關產品,若價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7)日自購62.2萬劑牛津AZ疫苗,由泰國廠生產輸出,受到外界質疑,泰國廠牛津AZ疫苗未列WHO緊急授權名單,今(8)日衛福部食藥署強調,日前已收到技術性文件,確認泰國廠疫苗,與義大利、韓國、德國、日本廠品質相同。 食藥署藥品組專委藥品組林意筑表示,泰國廠牛津AZ...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下周7月12日是否宣布「降級」或「微解封」,全國人民注目,今(8)日上午行政院聽取衛福部報告,衛福部建議維持全國3級警戒但可以針對民生產業,訂定防疫原則,漸進式鬆綁維持民眾生計,降低相關衝擊。 行政院表示,院長蘇貞昌今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