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少安全風險多 「自我保護」教育不能等

兒少安全風險多 「自我保護」教育不能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中一所私立幼兒園驚傳5歲男童觸摸6歲女童下體的事件,但這並非單一案例,去年新北市一間私立幼兒園,也發生6歲男童摸同齡女童私處的案件,發生在幼兒園孩童間疑似性騷擾或猥褻事件,出現幼齡化的現象,令人驚訝,更讓家長擔憂!

受害者、加害者 竟然都還是「小小孩」

家扶基金會表示,幼兒園是孩子受正規教育的場所,在校遭遇的風險,卻遠比大人想像的多且複雜,像是同儕霸凌、校園性騷擾、老師權勢霸凌,甚至性侵害等問題。其中受虐事件、涉及與「性」相關的兒少安全問題,「受害者」與「加害者」都是年齡僅不到7歲的兒童。

學齡前孩子缺乏正確觀念,因為好奇或不懂身體界線,做出觸碰他人身體,甚至私密處等不當舉動。對此,成人應好好審視孩子人際互動、自我保護,以及身體界線等教育規劃,在學齡階段開始就開始教導孩子,自我保護、如何求助,以降低危險與傷害。

逾三成兒少 曾在校遭遇「不適」事件

家扶基金會今年四月針對全台國小至高中職學生,進行「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兒少版))」問卷調查顯示,高達34.2%的兒少「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該項也是兒少曾遭遇的生活風險情境第一名;另高達16.1%表示「曾有人未經我同意碰觸我身體而感到不適」。

敏銳察覺有「異狀」 救孩童脫離兇惡

除了協助孩子學習自我保護外,要敏銳察覺孩童所發出的警報,及時幫助脫離危險。性侵或性騷擾事件,比起外顯的身體傷害等虐待,更需警覺和留意。台中市幼兒園女童遭猥褻一案,是家長發現女童,突然不喜歡與某男童一起上課,追問下才找出真相。事發後,除了通報,更重要的是尋求心理師、社工師或醫生等專業協助,陪伴孩子走出黑暗森林。

建立「身體界線」 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家扶基金會呼籲,學齡前及國小低年級的孩子,最需優先幫助他們建立「身體界線」的觀念,不讓任何人隨便碰觸自己的身體,而自己也不隨意碰觸他人,侵害身體自主權。求助方式要讓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學習勇敢拒絕的方法,及時向大人求助。孩童第一時間保護自己,防止可能傷害、杜絕事件繼續發生,才是兒少保護積極的預防策略。

【延伸閱讀】雙抗賀爾蒙療法治乳癌 副作用少助生活品質提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人覺得過年期間闔家團圓,應該趁此機會好好休息,但有些人因為守歲、聊天、打牌、追劇,天天熬夜晚睡,年假期間不但沒有得到充份休息,反而覺得更累、沒精神。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年假結束前2天,就應恢復正常作息,並多補充好的澱粉、維生素C及B群,以及硫化素,提早養好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意外和明天,誰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若不幸遇到火災發生,請依照內政部消防署公告的逃生避難原則,才能守護生命,及時逃難。民眾千萬不可為了收拾財物而延誤逃生避難時間,應以保命求生為首要目標。同時遭遇火災時也不可搭乘電梯逃生,火場很可能會發生斷電情形,使用電梯逃生容易因為斷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綜合報導】年節來臨,免不了大魚大肉,中醫師提醒,如果長有子宮肌瘤,飲食務必斟酌。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女性良性腫瘤,多數人都不會出現症狀,臨床常見症狀包括月經量增加、骨盆慢性疼痛,或是肌瘤太大壓迫到泌尿系統,才會有解尿困難、頻尿,或壓迫腸子造成阻塞、便秘等問題。 雌激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郭鐘太指出,心跳驟停在10分鐘內搶救回來的機率較高,若第一張骨牌倒下,便會引發一連串無法挽回的遺憾。心血管疾病最緊急 不適合運動時要停止急診每天面對各式意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