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喜歡「乾」一杯 罹患肝硬化恐致死

喜歡「乾」一杯 罹患肝硬化恐致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肝硬化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而肝硬化除了跟B型肝炎和C型肝炎有關,同時跟生活習慣有相當大的關係。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由於早期的肝硬化完全沒症狀,到了晚期幾乎都會形成肝癌,建議有B、C型肝炎者,以及愛酗酒者,要定期做檢查。

根據統計,B型肝炎者占台灣總人口數的12 %,而C型肝炎者占3%,這些人是肝硬化的高危險群;同時,酗酒者、因肥胖而造成脂肪肝的人,也是肝硬化的好發族群。

吳俊穎醫師表示,肝硬化的原因來自於肝臟慢性發炎,肝細胞受到破壞,周圍的纖維組織與結締組織,就會開始取代肝臟組織,導致肝臟纖維化。然而,肝臟纖維化可能造成周遭的血管擴張,導致腹水回流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初期是沒有症狀的,要透過超音波檢查以及切片始能發現。吳俊穎說,由於肝硬化不容易發現,通常檢查出來已是末期。肝硬化末期的主要症狀為腳腫,以及腹水;然而,腹膜積水後常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此時可能會有發燒、腹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敗血性休克。肝硬化末期的患者,由於肝臟功能衰竭,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腎衰竭、腹膜炎、敗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以及肝癌的發生而導致死亡。

吳俊穎醫師建議,患有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的人,每半年就應做一次檢查,而已經出現肝硬化的患者,每3個月就要追蹤治療以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有酗酒習慣的人一定要戒掉,以防肝硬化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0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月中開始,因為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之故,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極大影響。包括許多成年人開始在家上班或分流上班,而全國大專以下的學生也都在家進行停課不停學。對於必須同時兼顧自己在家工作,並照顧在家就學(或無所事事)小孩的家長,要怎樣適應這樣的變動並維持心理生理上的健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陣子全國防疫3級警戒,許多小孩都在家上課,1名4歲男童由家長發現,經常全身搔癢一直抓,特別在天氣熱容易流汗時,嚴重時不但抓到破皮流血,在手肘與膝蓋內側也有紅疹與丘疹,軀幹也有大範圍皮膚乾燥與脫屑,家長協助就醫才漸漸改善症狀,父親回想自己小時候也有類似狀況。 異位性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力受損的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儘早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達到正常的語言、身心及社會人際發展。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109年出生的寶寶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約有數百萬人陸續符合間隔10周條件,等待第2劑施打,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明(17)日開放7月9日前,年滿75歲(含)曾接種第1劑民眾,可施打第2劑莫德納,由地方政府造冊通知。 ▲開放施打第2劑莫德納資格。(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