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童便秘事出必有因 這3個好發時期爸媽應特別留意

孩童便秘事出必有因 這3個好發時期爸媽應特別留意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根據統計,全球孩童3%至10%有便秘問題,症狀包括排便疼痛、滲便、腹痛腹脹或食欲不振,門診中大部分的兒科病人為功能性便秘,只有不到10%的排便障礙是因腸道神經與蠕動功能異常。


1名1歲孩童,因先前排便時表情痛苦,且很用力的樣子,排出來的形狀1顆1顆的像羊大便一樣,擦屁股時甚至甚至還有血,讓家長十分擔心,加上近日將近1周無排便,至醫院就醫檢查。收治該案例的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在詢問病史、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與口服藥物,並於門診衛教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排便障礙和便秘症狀已改善,且不需再使用軟便藥物。


大多數的兒科病人因心理或外在因素忍住便意,如:排便不適、不想在學校上廁所等,在憋住排便後,腸道黏膜會持續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使得糞便變得乾硬,於是更難排出,在長期惡性循環下,滯塞的糞便使得直腸被撐大,讓直腸神經變得遲鈍,有些兒科病人可能出現排便時腸道收縮力道不足的現象。便秘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中特別好發於3個時期:


1.在4到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時:此時期奶量逐漸被副食品取代,但副食品所含水分和纖維質仍不足,因而導致排便困難。


2.戒尿布時期:如廁訓練可能讓孩童不敢排便,造成糞便滯留。


3.開始上學後:上學前匆匆忙忙,進學校後因為時間壓力或排斥公共廁所而憋住不排便,導致便秘。


值得一提的是,便秘若在發生3個月內就及早介入、積極處理,日後治療成功的機率較高,約8成左右的兒科病人在治療6個月後,能夠症狀緩解而不再需要持續的使用軟便藥物。


許瑋芸醫師表示,排便障礙與便秘是兒童最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之一,多數為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所致,若已診斷便秘,建議盡早介入處置,重建良好的生活作息,必要時輔以軟便藥物,以提高日後便秘治療的成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提升大腸鏡偵測率清腸要徹底 檢查前3天應採低渣飲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難擺脫 中醫調養攻略由內而外

相關推薦

  2014年11月30日,大、小S姐妹以及蔡康永現身北京助陣某藝術展。大S產後正式復出開工,她身穿寬鬆衫現身,難掩豐腴身材。姐妹二人在看展覽時,雙手緊緊相牽,盡顯姐妹情。     楊冪懷孕生子從來就沒胖過, 不會胖秘技大公開!! gucci2015春夏系列在米蘭發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者要特別注意保暖與養生。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平時做好保養,等於顧好心臟。中醫師徐仁德說,我們人碰觸不到心臟,所以無法按摩心臟,但是我們能藉由腳部的各反射區來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中醫的足部養生有兩大優點,不僅能夠隨時隨地履行,按、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老年人睡眠時數原本就較少,原來這是錯誤觀念。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陳世哲指出,隨年紀增長,人的神經系統會逐漸老化,老年人的睡眠狀況會出現顯著改變,若有類似狀況,不應以正常老化而視之,建議及早就醫尋求治療。陳世哲表示,老年人看似比其他年齡層睡眠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會吃麻油雞、薑母鴨或十全大補湯,卻引起便祕、長痘痘、嘴破等症狀。中醫師提醒,冬天的確是適合吃補的季節,但需依照不同體質做調整,才能達到保健效果;若選錯藥材、食材或補過頭,反而容易上火傷身。中醫將體質分為4種,各適合不同進補方式。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