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忽冷忽熱 心房顫動患者小心中風

忽冷忽熱 心房顫動患者小心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天氣忽冷忽熱,容易超出人體生理的調節範圍,尤其心房顫動使心房內血液無法順暢流動而產生血栓,當血栓流至腦部時,便可能導致栓塞性中風。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患者除了藥物治療,易可採行導管電氣燒灼術做節律控制,對於中風危險性高的病人,須長期服用足夠的抗血栓藥來預防中風。

年紀越長越易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高,65歲以上的患者達5%以上。心房顫動是由局部心房內膜不正常快速放電引起,若長期心跳過速會引發心肌病變及心衰竭,如果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有可能心臟血栓,而發生腦中風或腸子栓塞等併發症。而導致心房顫動的潛在原因有高血壓、心臟瓣膜狹窄、風溼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是遺傳等因素。吳柏青醫師提醒,如有上述疾病,且常心悸、虛弱、頭暈、呼吸困難,應盡早就醫檢查。

心房顫動的中風機率高5倍

根據WHO的資料顯示,每年全球約有550萬人因為中風而死亡,心房顫動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比沒有心房顫動者的機率高出5倍,此外,心房顫動的患者一旦發生中風,病情都較嚴重,且1年內死亡的機率高達50%。吳柏青醫師說,心房顫動治療可施以藥物恢復竇性心律(即正常心律),但有些患者長期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容易引起副作用,因此也會透過控制心室心搏速,以調整心房顫動所引起心跳快速造成心臟衰竭的症狀。

心房顫動增加腦血管梗塞率

經常發作或是症狀嚴重的患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與有嚴重副作用的病患,則以電氣燒灼術來治療。吳柏青醫師表示,由於心房顫動會增加5倍以上腦血管梗塞的機會,為了預防心房顫動發生腦中風的併發症,病患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來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風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3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灣人挑嘴又挑食,多數的食材各有擁護者;挑嘴代表對料理品質的堅持,挑食則可能帶來健康危機。「食物明星賽」網路票選活動邀請奧運與世大運的運動選手射擊國手吳佳穎擔任代言人,同時顯示國人的飲食習慣充滿致病危機。同時調查發現大蒜、油條、榴槤則是國人最挑食的蔬菜、全榖雜糧、水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林小弟出生6個月就出現皮膚乾癢搔抓的情況,就被診斷為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至今十年,中西醫偏方都試過仍深受疾病所苦,並進一步罹患氣喘,半夜睡不好且多次因抓癢造成的傷口流湯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口癒合後形成許多疤痕遍布肢體,嚴重影響心靈。 歷經過敏進行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病患在手術前忐忑不安,擔心手術是否成功,不過,專家提醒,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也相當重要,健保資料顯示,全台每日平均每13秒就有1名患者全身麻醉,務必慎選謹慎選擇麻醉專科醫師,以免出現一覺不醒的悲劇。 「台灣全身麻醉手術需求量大」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理事長郭書麟表示,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防疫神保單不神了!近期疫情升溫,也許你經常聽說有朋友確診的消息;在2021年誕生的防疫保單,針對被隔離或是確診都有理賠。但是近期新聞披露,多位防疫險消費者投訴,已續保防疫相關保險,有些已經繳清費用,卻被產險公司退保,拒絕保戶契約到期前的續約申請。對此消基會認為保險公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