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橫隔膜鬆器官移位 80歲老翁險送命

橫隔膜鬆器官移位 80歲老翁險送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薄薄一片肌肉組織,竟成致命危機的關鍵。一名八十餘歲男性日前突然胸悶不適,原以為是心臟宿疾,檢查又無異狀,一個多月後,悶痛蔓延至上腹,病患還嘔吐掛急診。檢查發現,罹患少見的橫隔膜鬆弛症,在緊急減壓處理與營養補充之後,病患接受機器人手臂臟器復位及橫隔膜縫補手術,幸運撿回一命。

可能導致明顯的胸腹併發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症外傷外科黃宏昌主任指出,橫隔膜是分隔胸腔與腹腔的一層肌肉組織,若橫隔膜產生病變,如橫膈膜疝氣、橫隔膜鬆弛症,橫隔膜無法有效發揮隔間功能,腹腔內的臟器擠入胸腔,同時影響胸腔與腹腔的器官,造成呼吸、心跳與消化功能的障礙,也可能導致明顯的胸腹併發症。

黃宏昌主任說明,經了解患者病史,並沒有發現橫隔膜相關的問題;推測這次的橫隔膜鬆弛症,可能與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發作,導致左側膈神經病變有關。

多與先天性結構異常有關

黃宏昌主任指出,橫隔膜疝氣以及橫隔膜鬆弛症是一種少見的橫隔膜病變,大約每2500~5000人當中,才會出現一個病例;疾病成因多是先天性結構異常,以新生兒或幼兒居多,至於成人,除了先天因素,也可能源自某些後天狀況,比如創傷事故或胸腔手術,導致控制橫隔膜的膈神經受損,進而造成橫隔膜「癱瘓」。

手術修補與加強縫合是根本治療方式

治療方面,手術修補與加強縫合是橫隔膜疝氣或橫隔膜鬆弛的根本治療方式,可經由胸腔或腹腔執行;以往的手術多半從胸腔進行,但醫師無法檢視腹腔臟器,且術後病患得插著一條跟手指頭一樣粗的胸腔引流管,不但疼痛,活動也受限。

達文西手臂協助 困難手術迎刃而解

北醫附醫團隊選擇難度較高的腹腔手術方式,在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的協助下,將腹腔器官平穩的歸位,並以紮實的機器手臂縫合,強化橫隔膜的肌肉強韌度,病患術後恢復迅速,很快就能下床活動。黃宏昌主任強調,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的優勢包括十倍的放大倍率,讓醫師看得更清楚、更仔細,另外,多面向旋轉的機器手腕,讓每個步驟能夠更精緻、紮實,許多困難手術迎刃而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7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我們都知道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但實際上願意起身運動的人卻不多,而想到運動,多半會想到跑步、游泳、登山等,其實重量訓練也是一種運動。健身這個名詞讓許多人認為是肌肉猛男、健美選手的專利,事實上,健身就是一種讓身體健康的方式,其中重量訓練則是透過阻力訓練來提升肌肉質量。動作需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日前舉辦「新聞媒體聯繫會議-媒體報導與自殺防治:網路與自殺」,探討如何預防網路自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建議,媒體應正確報導自殺以免造成模仿效應,並透過教育公眾自殺危險訊號、標誌高風險族群並鼓勵接受治療、心情溫度計 App等方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上班頻跑20次廁所 職場新鮮人被誤認工作偷懶 24歲的冠廷(化名)是一名社會新鮮人,畢業後找到網路電商行銷專員工作。由於部門工作量龐大,加上主管要求嚴苛,工作不到一個月就感到沉重壓力,一天上班要跑20幾次廁所,還被主管誤認工作偷懶而被約談。最近家人發現冠廷下班後出現異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有糖尿病的李小姐為一名舞台表演者,五年前使用手機時,發現漸漸看不清楚手機上的字,檢查後,診斷出黃斑部病變,經治療後視力漸漸回到正常,也開始透過血糖控制,讓疾病穩定下來。新光醫院眼科醫師蔡孟儒表示,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