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異位性皮膚炎癢到棄籃球夢 靠它重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異位性皮膚炎癢到棄籃球夢 靠它重生

23歲的阿俊從小患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高中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床單染血,最後竟衝進浴室用熱水沖臉。甚至因為運動流汗會讓病灶更嚴重,只好放棄熱愛的籃球。由於一直無法有效控制疾病,阿俊常有看不到盡頭的無助感,所幸經醫師建議開始生物製劑治療,穩定用藥後異位性皮膚炎大幅獲得改善,如今他已是一名健身教練,不僅可以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個性也變得開朗許多。 

以患者為中心 病友協會推醫病共享決策
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臨床上常反覆發作,疾病強度也隨時間時好時壞。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患者應全面長期管理疾病,因為影響層面不僅止於皮膚病灶,常會失眠、憂鬱焦慮、自信心受創、影響就學工作等,是導致身心重大負擔的皮膚疾病,為了幫助患者更有效控制疾病,應將皮膚表徵及症狀、心理健康、活品質三面向列入治療考量。

有感於患者在看診過程難以具體表達綜合身心層面所面臨的困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引進線上版「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患者可直接進行線上評量,每次評量結果會自動記錄,方便追蹤;醫師則可藉此工具掌握患者的疾病負擔與控制狀況,並針對每次的評量分數變化提供治療建議。朱家瑜醫師呼籲:「各級醫院及基層診所的皮膚科醫師應多加利用ADCT,讓醫病溝通更順暢,將有助於提升問診效率及對病情的掌握度,更為病人開啟參與治療討論的契機,落實醫病共享決策。」

ADCT成診斷利器 提升患者長期疾病管理能力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由於患者每次看診時間有限,像異位性皮膚炎這樣的慢性病,更有賴於有效的溝通和方式讓醫師了解疾病對患者的影響。ADCT是透過6個簡易問題,讓醫師在看診前掌握患者各項疾病負擔,包含:症狀整體嚴重程度、劇烈搔癢發作頻率、疾病相關困擾程度、影響睡眠頻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 

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對患者影響層面廣泛,在無法擁有正常生活情況下,患者可能對治療感到灰心。黃毓惠醫師指出,ADCT為皮膚科醫師的臨床利器,可做為治療階段的建議程序,將疾病控制追蹤紀錄納為治療指標之一,幫助醫師在有限的問診時間內,全面快速掌握患者情況,促進醫病雙向溝通治療規劃,更可藉此提升患者長期管理疾病的能力。

長期治療穩定控制是關鍵 生物製劑從根源改善病灶
朱家瑜醫師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最新的治療策略是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及針對免疫路徑為導向,而生物製劑即是透過精準鎖定異常的發炎因子進行阻斷,從根源改善病灶,同時降低副作用產生。如今生物製劑已有健保給付,可大幅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若經照光3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即可申請健保給付。此外,今年5月生物製劑的適應症也拓寬至12歲至17歲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青少年患者。

朱家瑜醫師強調,使用生物製劑不需進行抽血或尿液監測等風險管理,在臨床上是安全的治療選擇。根據2020年6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所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分析顯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之成年患者,癢感分數在用藥第2天就有明顯改善;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施打生物製劑,癢感有明顯改善並持續達52周甚至更長。現今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版圖完整,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1名30多歲的媽媽5年前哺育幼兒母乳將近10個月,但近期整個左乳持續變大,令她備感不適與輕微疼痛,且合併出現貧血、腰痛和雙側小腿水腫,求診多家診所醫院都懷疑是乳腺炎,但治療未果,進一步切片組織後才確診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徐光宇醫師指出,乳腺炎常發生在泌乳期的婦...

閱讀詳情 »

最近網路社群不少貼文指稱,做乳房X光攝影會擠壓劇痛,又有放射線汙染疑慮,輻射還可能致癌,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鄭重澄清,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僅接受0.7毫西弗劑量,遠遠低於安全值50毫西弗劑量輻射。 國健署於民國98年起實施公費乳房X光攝影,補助45歲至70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若具...

閱讀詳情 »

女人都害怕更年期的到來,當保護身體機能的荷爾蒙減少,許多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提高,例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等,除此之外,有些人還會出現生理不適,例如熱潮紅、情緒起伏大,甚至還會有睡眠障礙的問題。 哥本哈根大學公共衛生部門的KammaSundgaard Lund所領導的研究小組解釋,過去要緩解更年期...

閱讀詳情 »

台灣AI近幾年蓬勃發展,現在更有醫學中心將其導入門診,透過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AI智慧系統,讓醫師判讀更加快速。 台灣AI近幾年蓬勃發展,現在更有醫學中心將其導入門診,透過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AI智慧系統,讓醫師判讀更加快速,能夠有更多時間和患者互動,而這套系統,也能夠過學習,成為醫師的幫手。 骨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