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他這邊開始流汗之後,竟然馬上倒地不起,夏天到了不要忽略這些爆汗背後的警訊阿!!

當他這邊開始流汗之後,竟然馬上倒地不起,夏天到了不要忽略這些爆汗背後的警訊阿

翻拍自 .maoanbo florescencecapital.

 

1、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如果堅持不下來,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也能得到適當緩解。

 

2、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額頭常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3、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沒事的時候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既能按摩勞累了一天的雙腿,也能提高免疫力。

 

4、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內分泌失調有關。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多參加各種運動鍛煉,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

5、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癥狀。

6、全身都出汗多補水

及時的補充水分,不是因為渴了才喝水。

如果全身都出汗,不用擔心,這是因為夏天太熱了。

建議:天氣炎熱,很多地方都像蒸桑拿,一定要注意及時的補充水分,不是因為渴了才喝水,渴的時候說明身體已經十分缺水了。喝水不要一口氣喝完,那樣不僅容易總上廁所,身體也並不能吸收你補充的水分,喝幾口過一會兒再喝,要讓喝水成為一種習慣!

 

養生出汗有妙招!

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數人都適合依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主動出汗。以下是養生出汗的幾種方法:

 

1、運動前喝熱水、熱粥

運動前喝杯熱水或熱粥,再鍛煉一段時間,就能讓毛孔全部打開。(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運動前喝杯熱水或熱粥,讓毛孔進入將開未開的狀態,再鍛煉一段時間,就能讓毛孔全部打開。但運動後一定不要馬上吹空調、風扇或洗涼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2、巧用生薑促汗出

生薑既暖脾胃,又走表開汗孔。經常在空調環境上班的人,可以堅持喝生薑水,比如茶葉加生薑片泡水、生薑紅棗水等,促進排汗。

3、靜坐一小時

每天定時關掉空調,靜靜地坐一個小時,培養身體主動出汗的能力。

 

4、曬15分鐘太陽

夏日陽光是人體出汗最佳的動力,應每天上午9至10點或下午4至5點,曬15分鐘左右的太陽。

5、自我發熱

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貼在膝蓋上,讓人體傳熱,熱深入到皮膚深處,或者用熱水泡腳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禽流感流竄全台灣,讓台灣民眾聞「禽」色變,不少人都在詢問現在還能吃雞、鴨、鵝嗎?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禽流感病毒遇到攝氏70度以上高溫,長達1分鐘就會死亡,相關產品只要煮熟就能吃,無須過度恐慌。所謂禽流感就是指禽類間的流行性感冒,會藉由排泄物或是飛沫彼此傳染。台灣禽場傳出新舊H5N2、H5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衛福部公布去(103)年113專線共湧入了22萬通求救電話,婚姻、同居暴力、性侵、兒少保護為多數,而親密關係暴力為大宗。衛福部表示,4至7月是113專線的電話高峰期,每日的晚上6點到11點是來電高峰,尤其是家中有暴力、性侵害問題的民眾,多半會趁著下班後到睡前的這段時間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名作家與女權運動人士施寄青驚傳心肌梗塞猝死在苗栗南庄家中,替本波入冬猝死再添一例!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早期徵兆不明顯,民眾不可輕忽頭痛、胸悶等小毛病,透過定期健檢及早診治,才能防止在溫差甚大的冬天發生不幸。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臟疾病為十大死因第二位;棒球教練徐生明、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國內驚傳禽鳥類感染H5N8病毒,有專家擔憂,國外已發現此病毒可跨物種感染,雞、鴨、狗、鼠都會被傳染,甚至會死亡;呼籲農委會應擴大警戒範圍,一併監測禽畜養殖場人員的寵物犬,以及防範出現人類被感染的現象。但有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哺乳動物感染但不表示病毒「距離人類更近」,現毋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