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當心!台灣兒少性侵8成熟人下手 衛福部揭網路常見3類性暴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得注意!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發現,國內性侵害被害人為18歲以下兒少就約占6成,進一步分析兒少性侵害案件中,更有將近8成是認識者所為,尤其在數位化的今日,不少孩子習慣透過網路拓展人際互動,也讓別有居心的網友有機可乘,衍生性私密照、性勒索、性誘拐等新興數位性暴力。

衛生福利部日前舉辦「性好有你–兒少性不當對待論壇」,一一與來自全國的教育人員、社工、警察等一線工作者,共同探討兒少遭受性不當對待的問題,希望提升親師、社會大眾及兒少本身對於保護兒少免遭一切形式的性不當對待的社會意識,即早預防兒少性侵害案件。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羅燦煐指出,性侵害的本質除了犯罪之外,亦是權力與控制,不僅是身體上的侵害,兒童也因為先天上的弱勢處境,仰賴大人的照顧與情感依附,加上傳統觀念的敬畏文化,兒少從小被教導要聽大人的話,使得某些大人得以利用照顧關係取得兒少信任後,對他們做出性不當對待行為。

另一方面,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助理教授黃健表示,在熟識者性侵害事件中,被害人往往更自責與羞愧而不敢求助,國外研究顯示,這類被害人多數並未揭露遭性侵害的事實,或是延遲多年之後才揭露。

黃健強調,而且這類被害人多數優先求助對象是親近的朋友,而非正式系統,在面對要不要揭露時,更有8成的求助者會出現擔心、自責的情緒,而其他人知悉後對於通報,也會承受相當的心理壓力,因此,如何營造友善與支持的求助環境,將會是即早介入幫助被害人的關鍵因素。

羅燦煐提醒,性侵害任何性別都會有,但在傳統性別刻板化之下,多數家長及師長,對男童受性侵害的警覺性不足;甚至在兒少發生合意性行為時,實務現場也常看到家長基於對「性」的固著觀念,認為女性就是被害人而堅持提告,加深親子間的衝突。

衛福部強調,針對性不當對待議題,家長跟師長都應翻轉自身對於「性」的傳統觀念,並抱持「去汙名化」、「去神秘化」的態度,秉持性侵害是對身體隱私權的侵犯,才能免除兒少求助過程的阻礙,協助兒少勇於面對及揭露。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和平醫院不封院!停急診3天 萬華廣設4快篩站「有症狀就能篩」

「開放地方買疫苗」不吵了 陳時中、柯文哲口徑變一致:中央統籌規畫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魚菜共生,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新的生態農耕方式,但這個詞其實是在1970年代就有了,且早從西元前1400年老祖先就這麼種了。就讓我們學學先人的智慧,種出對人、對生態都好的安心食材吧!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個詞是在1970年代所創造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系統操作方式其實並非新觀念,在人類歷史上早從...

閱讀詳情 »

很多病都是因為身體裡有濕氣引起的,人家說排毒首要就是排濕氣!那到底要怎麼排呢?? 有兩夫妻之前對中醫食療養生一點都不懂,生活習慣都是由著自己的喜好。其中一點就是夏天離不開空調,愛喝冷飲,愛吃涼菜,冰鎮啤酒和各種冷藏西瓜、飲料放滿了冰箱。冬天愛吃火鍋,最愛涮肉,中醫認為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她和她老公...

閱讀詳情 »

您能看到這篇文章是因為他人的無私分享,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請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境界。晚上床頭櫃上放三種東西,必要時可救你的命。這三樣東西是:一杯水,一枚針,兩顆阿司匹林。能馬上要人命的病主要有兩種:一是心肌梗塞;二是腦中風。以上通通可以對付這兩種要人命的病。請註...

閱讀詳情 »

認識心智障礙 心智障礙是指人類在成長期間(從受胎開始到18歲),智力發展的功能明顯低於常態的標準,並且同時伴隨有適應性行為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個人在學科學習、日常生活處理、周圍事物了解和環境適應溝通各方面的能力,比同年紀的標準明顯緩慢許多,進而發生困難並且較難主動去吸取學習經驗。心智障礙不是短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