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悶壞掀起「偽出國」風 外出這些必備藥品帶了沒?

疫情悶壞掀起「偽出國」風 外出這些必備藥品帶了沒?

【NOW健康 陳盈臻/高雄報導】礙於各國疫情發展,暑假期間不能出國,導致澎湖、蘭嶼、小琉球等外島人滿為患,有些人則更是搭乘郵輪跳島「偽出國」。不過,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昱彰指出,即使是「偽出國」仍須備妥隨身藥品,如腸胃藥、感冒藥、外傷藥膏、防疫用品全都不能少。


陳昱彰從門診觀察發現,外出旅遊時最常見的感染疾病就是腹瀉,別人開心戲水、逛夜市、吃美食,卻有人離不開旅館的馬桶,持續拉肚子,哪邊都去不了。到外地旅遊,最好避免生食或吃衛生差的路邊攤。再者,以飲用乾淨的瓶裝水為主,用餐之前,應該養成洗手的清潔防護習慣。


外出時建議準備腸胃藥品,除了治療便秘止瀉、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或胃痛等個人慣用藥,還應準備「電解質補充劑」,可以緊急補充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


此外,旅行期間如果頻繁進出室內與戶外,很容易就感冒頭痛,陳昱彰建議,出遊時,應隨身攜帶綜合感冒藥品,但部分感冒藥可能含有煉製安非他命原料「假麻黃素(Pseudoephedrine)」成分,或者兒童使用止咳水含「鴉片酊(Opium Tincture)」,不見得每個人都適用。民眾購買頭痛或感冒成藥時,應依個人需求向藥師詢問,選擇適合的藥品。


疫情期間,出遊時還必備口罩、酒精消毒液,並攜帶OK蹦等外傷護理用品,至於慢性病患者,則要注意自身藥物是否充足,才不會斷藥。陳昱彰表示,如果旅遊期間身體不適,服用自備藥品後還是感到不舒服,或遇到重感冒、急性病發等危急狀況,就要儘速就醫了。


食品藥物管理署則提醒,民眾出遊前請檢查藥品效期,做好詳細周全的行前準備,一旦身體不適,就依照外包裝指示用藥,多喝水、多休息。再者,為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養成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


更多NOW健康報導
▸酷夏衝擊爆汗體味重 日本人發現「中年臭」分4大類
▸堅果類當零食養生風潮正流行 但你吃的量對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重養生仍罹癌 液態切片追踪不需動刀重視養生的陳女士,2017年12月健檢時發現糞便潛血,確診為二期大腸癌。2018年初開刀切除,現正積極治療,監控追踪。大腸癌患者術後三年復發風險高,但每次的侵入式檢查追踪總讓人卻步。近年來,癌症治療出現了液態切片檢測,有別於組織切片或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一名73歲陳老先生,年輕時長時間在外奔波事業,八年前雙腿膝關節開始出現腫痛的情形,腿型也變形為O型腿,經醫師檢查發現,患者是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而導致。經檢查後,進行MAKOplasty單髁膝關節換置手術,置換發炎損壞的骨頭,解決折磨八年的宿疾,手術順利並術後隔天就下床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灣吸毒問題日漸嚴重,且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通常第一次接觸毒品都是在青少年的叛逆時期。現年25歲小怡,已是位年輕媽媽,她從國中開始接觸毒品,直到懷孕生小孩,在母愛的滋潤下,才停止使用。為給孩子完整的母愛,而參加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所辦的毒品裁罰講習課程,讓她從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近日氣候變化大,加上空氣汙染日趨嚴重,讓呼吸道疾病患者日漸增加,尤其對氣喘病人影響更大。醫師提醒,想要降低氣喘發生的機會,一定要佩戴口罩隔絕空汙、遠離過敏原、拒絕菸害、持續用藥、保持清潔、規律運動、遵從醫囑回診。氣喘為終身疾病 從小控制是關鍵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濤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