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燥上身 低頭族乾眼症激增三成!

秋燥上身 低頭族乾眼症激增三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漸轉涼,氣候進入秋天,很容易使秋燥上身;中醫師李深浦發現,最近低頭族因為乾眼症來就醫的大約增加三成之多,主要還是以白領上班族及學生族群為主,因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碰上最近氣候乾燥,就易引發「秋燥」症狀。建議有乾眼症狀的患者應減少使用手機或電腦時間,多補充含水分及膠質的食物,避免因秋燥加重乾眼病情。

台灣低頭族愈來愈多,就有一名40歲男子,長期使用手機及電腦螢幕造成眼睛乾澀,加上氣候乾燥引起的秋燥乾眼症狀,上班不到半天就覺得眼睛乾澀到不行,每小時就點一次人工淚液,隱形眼鏡族更是戴不到三小時就乾到想取下來;之後經由使用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藥材調理,以及縮短低頭使用手機的不良生活方式後,終於改善乾眼問題。

李深浦醫師表示,所謂「秋燥」是因為秋天逐漸乾燥,引起身體出現不舒服症狀,最容易發生在需要水分的粘膜組織,例如眼睛乾、嘴角炎、皮膚癢及便秘等。從中醫角度來看,秋季早晚溫度低,空氣也漸轉乾燥,燥氣易導致身體缺水而上火,產生發炎、乾燥等不適。秋季保養注重以「潤燥」為主,此時不宜大補,應以「和」為貴,選用藥材則以滋陰潤肺、益胃生津調理為上。

隨著國人使用電腦、手機的頻率愈來愈高,又喜歡在天氣冷時大補特補,尤其是常吃燒烤或麻辣鍋等燥熱食物,對於平常就有熬夜、應酬等不良生活習慣者,就會加重秋燥的病症。李深浦醫師表示,人體本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著自然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以保養身體,儲備精力,但長期熬夜或睡不著覺就會消耗體力,加速體內發炎反應,造成百病叢生。

所以,李深浦醫師建議,秋天保養應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首先就是多補充水份,多吃白木耳、秋葵等富含黏液或膠質食物,另外要「早睡早起」,可以達到早睡以避其寒,早起以受秋爽效果;另外,打電腦或是看電視時,注意記得要眨眼,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疲勞,讓眼睛充分休息。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422

相關推薦

人類世界多次受病毒侵襲,經驗和歷史告訴我們,預防病毒散波其實有方法可循。該如何做好自身防疫,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   編按: 寫在新冠病毒之後,台灣第一本病毒解析專書。臺灣病毒學權威專家徐明達教授將研究病毒數十年的經驗,精煉為淺顯生動的語言,從SARS到COVID-19,解析後疫情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COVID-19仍在全球肆虐,遠距醫療應用於防疫層面,解決居家隔離、檢疫民眾的醫療需求。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受疫情影響患者一旦有就醫需求,可先聯繫當地衛生局由指定醫院的醫師進行聯繫,採用視訊方式診療,再由家人拿著健保卡,前往醫療院所刷卡領藥,看似鬆綁的遠距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女性都以為更年期等於停經,常常以月經有無作為更年期的判斷準則,而忽略更年期的可能,誤判為其他疾病,所以始終找不出身體煩躁、睡不好、頭暈的起因。知名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簡易判斷方式,首先判斷年紀,因為進入更年期年齡約45~55歲,其次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久,如果有煩躁、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在夜裡發燒、哭鬧不休,該在第1時間就餵食退燒藥嗎?可以一邊服用退燒藥,一邊使用塞劑嗎?這是每個家長都曾有過的照護疑問。兒科醫師表示,只要依照使用規定,其實退燒藥物相當安全,但不可重複給藥,以免引發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