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併發風險高 自我穩糖是關鍵

糖尿病併發風險高 自我穩糖是關鍵

第一型糖尿病會有很明顯的症狀,多半一個多月就會被發現診斷出來。典型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就是多吃、多喝以及多尿,一少是體重的減輕,但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未必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所以常常被大眾所忽視,但是糖尿病經常會引起諸多併發症,如同隱形的殺手,在無形中損害我們的健康。

糖尿病如隱形殺手 無形中損害健康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蔡世澤執行長指出,如果血糖居高不下或是控制不良的話,事實上會影響我們的血管健康。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就是小血管病變,包括視網膜以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失明,而腎臟病變到了極致的話,就需要依賴長期洗腎來維持腎功能運作。除此之外,糖尿病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併發症是大血管病變,例如中風以及心肌梗塞,乃至於心臟衰竭。總而言之,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除了跟我們的血糖控制息息相關,也跟高血壓或血脂異常也非常有關聯,所以為了要避免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控制血糖是根本的功夫,此外,對於其他的可能促成血管病變的各種因素,我們要一起嚴加管控。

糖尿病難根治 定期管控是根本

蔡世澤說明,以目前醫學經驗或是根據來看,糖尿病患者不用吃藥,而血糖卻自主恢復正常的情形幾乎是不容易發生的,一旦確診罹患糖尿病,應該就終身是糖尿病的病友,因此,與其要期待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自主痊癒,倒不如我們把血糖控制在合理數值內,雖然也有極少數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了減重手術後,因為體重減輕,血糖也回復到正常數值,但萬一未來復胖的話,可能糖尿病又重新找上門,因此,我們針對體重管理上須特別注意,即使體重減輕,後續也要努力維持不讓自己復胖,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糖尿病併發症花費高 血糖穩定操之在我

糖尿病是一個既普遍又複雜的疾病,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成年人裡面,十個人就有一個罹患糖尿病,而且每個人發病的原因可能都不盡相同,因此,治療的辦法也就不只有單一的選項。與此同時,糖尿病也是一個花費甚高的疾病,高花費原因最主要不是基於糖尿病本身,而是在於糖尿病的併發症,譬如心臟血管的問題或是長期洗腎這些病症,都是需要長期治療才能達到效果的。但是,另一方面,無論是哪一型的糖尿病,都是可以經由自我控制得到不錯的改善,完全是一個操之在於個人的疾病。

健康飲食加運動 穩糖效果加倍

蔡世澤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量測輕動的四大原則下定期做篩檢,測量自己的腰圍以及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過正常的範圍,就很有可能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這時候需要進一步自我管控,而健康飲食以及勤勞運動就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生活在便利的台灣,民眾購買醫療器材可到藥局、藥商或網路,多樣化的醫療器材總讓人眼花撩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民眾要購買醫療器材時,可到領有藥商許可執照的實體通路,而網路購物時應避免淘寶網、Facebook等非屬核准報備的網路平台。此外,目前血壓計、血糖機及體溫計等第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65歲以上的銀髮族就有3.9%至7.3%罹患肌少症,加上肌少症多和骨質疏鬆症一起併發,成為銀髮族跌倒的主要關鍵;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泓翔指出,肌少症主要是因肌肉量減少,加上肌力減退或生理表現下降所導致,尤其銀髮族更為高危險族群。平時除了補充足夠營養,養成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1名30多歲男性,正準備國家考試,但卻常常出現便秘症狀,但在考試前夕或過後,卻又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症狀,讓他苦不堪言,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典型的腸躁症患者;開業診所醫師王鋕清指出,其實治療上只要患者能遵循醫師指示配合用藥,最基本就是從調整作息開始改善。腸躁症又稱為大腸...

閱讀詳情 »

男女上床睡覺前請注意!最後一點最嚴重,致命的! (圖片來源) 戴「錶」睡覺有的人喜歡戴著手錶睡覺,這不僅會縮短手錶的使用壽命,更不利於健康。因為手錶特別是夜光錶有鐳輻射,量雖極微,但專家認為,長時間的積累可導致不良後果。 戴「牙」睡覺一些人習慣戴著假牙睡覺,往往睡夢中不慎將假牙吞入食道,假牙的鐵鉤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