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糖尿病發生的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糖尿病治療的3大支柱,缺一不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糖尿病發生的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糖尿病治療的3大支柱,缺一不可...

45歲的林先生因為發燒斷斷續續已1周,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的情形也持續了1天,掛急診發現白血球偏高、肝功能異常,住院1天後,血糖持續偏高,病人意識清醒,覺得很喘,呼吸音卻很乾淨,氧氣飽和度也不錯,仍有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經緊急抽血後,確定是糖尿病酮酸血症,進行大量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菌血症、發燒 發現肝膿瘍、糖尿病

加護病房的醫師進一步調整抗生素,但因病人有菌血症及持續發燒,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有肝膿瘍,肝膿瘍經過引流及抗生素治療後,病人的糖化血色素是10.4%,確診為糖尿病,隨著肝膿瘍逐漸改善,施打皮下胰島素已能控制好血糖,整體狀況漸趨穩定。

學童以第2型為主 伴有肥胖、高血壓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缺失,或胰島素阻抗,或2者同時存在而造成高血糖,隨著飲食與運動習慣的改變,糖尿病人口數也快速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臺灣學童新發生的糖尿病是以第2型糖尿病為主,而且常伴有肥胖和高血壓。

很多病人沒有症狀 住院才發現糖尿病

典型的糖尿病症狀是「3多1少」,「3多」指的是多吃、多喝、多尿,「1少」指的是體重減少,然而,很多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有些病人會以緊急的「高血糖急症」(糖尿病酮酸血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狀態)來表現,住院後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

按時服藥、打胰島素 不忽略飲食控制

飲食、運動和藥物是糖尿病治療的3大支柱,治療上,除了按時服藥或打胰島素,同時也不可忽略飲食控制和規律的運動,罹病時間越長,醫師就會跟病人討論使用胰島素的問題,視病人的情況、醫護人員的熟悉度、病人(甚至家屬)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來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氣溫驟降,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入冬以來首波寒流南下,可能出現低於攝氏9度左右低溫。因應接下來的冷天氣,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三高控制外,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導致心血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許多民眾以為大腸息肉只發生在成人身上,然而近日報導指出,1名4歲孩童排便時血便,就醫檢查後發現大腸息肉,為幼年型息肉,發生率約3%。近年來大腸癌發生年齡層不斷下降,1歲以上的孩童就應開始補充均衡各類食物,提醒民眾定期安排大腸鏡等相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n...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乳癌為女性頭號殺手,雖早期治癒率高,但手術及化療後的副作用,卻常讓病人覺得虛弱,甚至因此放棄治療。40多歲的黃女士是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右手臂開始緊繃腫脹、無法上舉,更飽受失眠、倦怠所苦。直到後續搭配中醫治療,消除右手臂腫脹,失眠、倦怠也大幅改善。黃女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31歲鐘先生和太太婚後有懷孕規劃,起初雖順利懷孕,5週後卻因胚胎不健康小產。原以為是太太身體狀況不佳,但1年多來使用排卵藥和打排卵針,始終無法自然受孕。後來檢查發現先生精蟲品質異常,決定採試管受孕並同時尋求中醫治療。  不孕夫妻中 男性因素佔3至4成 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