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人家怎一出門連走路都喘? 當心「在宅防疫」做錯最重要一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措施明明做得好好的,怎麼一出門連走路都覺得喘?當心,你有可能是躲在家躲過頭了!物理治療師陳雅玲就觀察到不少原本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長者,疫情期間擔心被感染不敢外出,幾個月後不僅體重增加了好幾公斤,出門連走路都覺得喘,而活動量降低,不僅增加肌少症的風險,也會增加便祕、失眠、憂鬱症的傾向。

台北市衛生局今(3)日召開記者會,會中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就發表其以「推廣城市運動空間」、「推動智慧自主運動」及「輔導社區線上課程及運動團體E化」改變疫情期間民眾運動模式的這一系列運動方案獲得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1年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成果海報評選」金獎。

減少活動引起的負面結果,超乎想像!陳雅玲警告,銀髮族在疫情緊強時不敢外出、活動量降低、減少與人社交互動,不只造成肌肉僵硬與痠痛,增加肌少症的風險,更會增加便祕、失眠、憂鬱症的傾向,建議每日在家可以用椅子輔助進行簡單的肌力運動及伸展運動,維持肌肉骨骼健康。

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醫師周真貞表示, 這兩年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許多活動被要求取消或延後辦理避免群聚感染,因此,過去以實體集會方式辦理團體運動的方式,若不改變,健康促進活動將因此停擺,民眾無法參加運動團體,也因為減少移動,導致日常身體活動量大為降低。

尤其,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周真貞指出,年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所以體能活動在第一級預防醫學中相當重要,不活動(inactivity)對健康影響甚鉅,銀髮族需要特別關注是否因加速肌肉流失導致衰弱與慢性病惡化;而身體活動量較少,罹患新冠肺炎預後也較差。

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為此就特別規劃推出「百貨公司集合健走LET’S GO」推廣城市空間運動;「健走的風景手機圖文徵選」行銷個人智慧運動;並透過辦理「智慧健走」及「星光跑團」輔導社區成立智慧運動團體改變傳統運動模式。

台北市信義區中行里里長林美君分享,透過線上運動課程,參加人數不再受里辦公處場地空間限制、也減少氣候及家務忙碌的影響,里民可在家與家人同步上線運動。試辦後參加人數增加1倍,課後學員還組成Line運動群組,每天自主運動APP雲端紀錄成果上傳群組,達到一起運動,互相激勵的效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家有失能、失智者在住宿式機構注意了! 3條件最高補助6萬元只到3月

北市遭爆「6間防疫旅館淪陷」 莊人祥、黃珊珊都說話了!砲口一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今(13)日傳出與太太在花東自駕旅遊時,發生追撞的車禍,事後葉金川在接受媒體詢問狀況時,表示「他只是有點胸悶」、「應該沒問題」,而在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成功分院接受檢查無礙後,葉金川已在上午10點多離院。 葉金川對媒體表示,自...

閱讀詳情 »

聯安診所發佈「新國人十大慢性食物過敏排行榜」,蛋白、蛋黃、花生名列前三!聯安診所院長暨肝膽腸胃科鄭乃源醫師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長期因食物而造成慢性過敏者,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提醒民眾若出現不明原因的不適或免疫失調問題時,不妨藉由飲食食物過敏原檢測以瞭解自己的潛在過...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失智、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台灣研究找到了新方法!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3)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南韓N號房事件顯現兒少性剝削問題需大眾關注,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2成5兒少曾被要求提供私密照,公布9大騙取裸照手法提醒兒少注意,呼籲家長重視兒少網路交友。  正視南韓N號房事件 避免重蹈覆轍兒少性剝削問題遍布全球,除了南韓爆發N號房事件外,台灣6月也爆出38...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