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明明體重正常、四肢纖細,但確有一個與身材不相稱的小肚肚?中醫師表示,惱人的小腹問題,可能是腸胃消化功能不佳、便祕纏身的徵兆。想要一甩腹部贅肉,忙碌的上班族,不妨可適度養成按摩腹背對應穴位的習慣,就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提升代謝,讓小腹重拾平坦的好方法!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小腹外凸、脹脹的好難受?可能是便祕惹的禍

田宜民中醫師在其著作《拍拍瘦:跟著美女中醫這樣做淋巴排毐.消除水腫.局部塑身.擊退橘皮》一書中提到,便祕應該是不少上班族女性共同的祕密困擾,不僅無法天天順利如廁,即使有便意,卻至少得待在廁所10分鐘以上,才能有成績。長期便祕的結果,不但小腹容易外凸,肚子也會時常感到鼓脹不適,影響注意力。

其實,想要改善便祕問題,除了養成均衡飲食、補充高纖蔬果的習慣,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系統功能。適度遵照中醫理論,拍打相對應的穴位,也是有助整腸、疏通腸道,找回好身材的保養方式之一。

跟宿便說掰掰!中醫師:按對4穴位效果好

至於具體做法該怎麼做?田宜民中醫師分享,民眾可取自己喜愛的精油、按摩油,約10元硬幣大小分量於手掌上,接著雙手摩擦生熱,並以手指指腹或魔法拍拍棒的方式輕拍下列4大穴位,就是很好的自我保養選擇: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大腸俞穴位於後背處,取穴時先彎腰,找到第四腰棘突起下旁開1.5寸,約兩根手指頭寬,略和骨盆側脊的最高點相平。(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大腸俞穴

取穴方法:大腸俞穴位於後背處,取穴時先彎腰,找到第四腰棘突起下旁開1.5寸,約兩根手指頭寬,略和骨盆側脊的最高點相平。

好處:大腸俞穴可以改善消化、腹瀉、腹脹、腸炎等症狀。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處,大約是三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天樞穴

取穴方法: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處,大約是三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

好處:天樞穴可以改善脾胃小毛病,以及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瀉、腹脹等症狀。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大橫穴位於肚臍旁開4寸處,大約五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大橫穴

取穴方法:大橫穴位於肚臍旁開4寸處,大約五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

好處:大橫穴可以有效緩解便祕、腸道不適等症狀。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1.5寸處,大約是兩根手指頭。(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氣海穴

取穴方法: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1.5寸處,大約是兩根手指頭。

好處:氣海穴可以促進腹部氣血循環、改善腸道不適、胃下垂等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613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研究唾液檢體偵測肺癌奈米科技應用於生醫領域是全球熱門的研究議題,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目標,從奈米技術研發進展到具價值的生醫應用商品化,是最重要但也最困難的最後一哩路。成大在教育部2億元經費支持下新設「奈米醫學研究中心」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利用唾液檢體偵測肺癌等疾病技術...

閱讀詳情 »

快50歲的黃女士,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已經快10年了,症狀時好時壞,反覆發作,換了好幾間醫院、醫師的她,轉診到亞東醫院時已有關節變形情況,施力困難,日常活動受到影響,檢查發現手指、手腕及膝關節都受損。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張婷惠在詳細詢問後發現,黃女士對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治療反應不佳,之前也...

閱讀詳情 »

根據國家衛生院研究,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為12%,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8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洪思群主任建議患者採「一足一優三低」為飲食原則,延緩腎臟惡化。][138993]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表示,慢性腎臟病前中期是有機會以藥物治療搭配飲食控制而痊癒,但飲食需掌握「一足...

閱讀詳情 »

俗話說,「病從足入」,足部不健康,身體也會跟著遭殃!影響腳健康首當其衝的就是每天穿的鞋,一旦選錯鞋、穿錯鞋,就容易出現像是久站久走感覺疲勞,或是覺得甚至會影響到腳踝、膝蓋關節。如果輕忽,小心長時間容易造成腳部疾病上身。 腳的不舒服,也許是在告訴你穿錯鞋了 一雙構造不良、不合腳的鞋子,或是穩定力不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