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體型高瘦,小心氣胸找上門。1名15歲身材高瘦的林同學,日前熬夜準備考試,夜裡卻突然胸口尖銳劇痛,相當不舒服,當下並未告知父母,直到清晨才緊急就醫,急診醫師確診為左側氣胸。臺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鍾政錦指出,如果肺臟的肺泡破裂,導致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進而無法有效呼吸,這就是氣胸。
臨床發現,高瘦的年輕男性為原發自發性氣胸的高風險族群,原因在於成長發育過程中,如果發育速度太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生成不正常肺泡或肺泡壁較薄,就可能因為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等外力因素導致肺泡破損,發生氣胸,平均100人就有1至2人因此氣胸,發生率不低。
治療方面,如果沒有合併血胸的輕微氣胸,即使沒有治療也會自然復原,這就是為何有人在胸痛1天後,並未就醫但疼痛逐漸緩解,但氣胸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容易復發,鍾政錦說明,如果沒有手術,氣胸患者復發率約3至5成,因為復原後,胸壁沾黏處會長出新生血管,如果又復發,肺部塌陷,就會造成新生血管斷裂,以致流血、血胸,若沒即時處理,有5%患者會因此失血休克。
傳統胸腔手術,在患者全身麻醉後,麻醉科醫師會插入雙腔氣管內管輔助患者採用單肺呼吸,讓另1邊肺部塌陷以利手術,但術後患者常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目前新技術為「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透過深入胸腔切除受損不健康的肺泡,輔以輕度鎮定睡眠,就能同時完成肋膜沾黏手術,並可免除傳統插管可能造成的後遺症。
除原發性氣胸外,鍾政錦指出,氣胸還包括次發性氣胸、壓力性氣胸等類型,由於抽菸傷及肺部組織,醫師也提醒氣胸患者務必戒菸,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手術,應該避免搭飛機、潛水,以免提高復發風險。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新生兒體重過輕 成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之前就有研究表示,出生時體重不超過2,700公克(6磅)的人,成年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而今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年會上提出的1項新研究,是首度發表體重過輕的嬰兒,更容易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 根據歐洲研究協會...
閱讀詳情 »孩子愛哭易受驚 4指標教你讀懂「高敏感」孩子的心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你的孩子很容易感到驚嚇、愛哭,或往往會「想很多」?別為孩子這些表現貼上負面標籤,或許,他只是擁有高度敏感的特質!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蓮.艾融博士所預估,全世界每5人就有1人屬於高敏感族。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琬琳說明,「針對高敏感成人的研究中,最早是將高敏感族定義為:對於內...
閱讀詳情 »2019醫療數據松聚焦大數據運用 盼AI提升醫療品質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臺北醫學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於9月27日舉辦第4年3天2夜的Datathon競賽,包括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介信、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臺北市長柯文哲、國家生技醫學產業策進會會長張善政、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立法委員許毓仁、...
閱讀詳情 »女子長期下腹痛 摸到身體硬塊才知已大腸癌末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對於陳小姐來說,午餐後等著她的不是下午茶,而是惱人的間歇性下腹痛,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治療始終無效,症狀仍持續惡化,後來就醫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並無發現異樣,直到去年摸到身軀硬塊,斷層掃描才證實已是大腸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膜多處。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