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免疫療法 醫籲先做生物標記檢測

肺癌免疫療法 醫籲先做生物標記檢測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日前健保署核准首例免疫療法健保給付黑色素瘤,宣告國內抗癌正式邁入免疫療法的時代。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更好的抗癌工具,但並非所有病人的療效皆好,不應有過多期待,以免延誤至其他治療。

蔡俊明指出,癌症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如何幫癌友擬定最佳治療策略,是醫師的一大挑戰。他說,對於任何治療的拿捏都應有把握,因此,需要有更多預測工具,作為研判效果的重要參考依據。

舉例來說,晚期腦轉移的肺癌患者,如果癌細胞的上皮細胞基因突變,可使用標靶藥物,反應率高達八成多,蔡俊明比喻,就像眼前有個鮮明的標靶,用藥命中靶心,就能獲得不錯療效。

相較之下,免疫療法作用機轉相對複雜。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希望能夠精準地作用於免疫檢查點上,目前透過PD-L1生物標誌的檢測,可以得知用藥後的有效率。

蔡俊明表示,儘管PD-L1預測能力能有加強的空間,且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少數PD-L1表現量低者在使用免疫療法之後仍有療效,但PD-L1表現量越高,確實治療效果就越好。


肺癌免疫療法 醫籲先做生物標記檢測

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賴瓊如也指出,談到療效,就必須講求科學證據,從病理觀點來看,應先擬定一個客觀的數據,做為健保給付標準。

醫界提議健保署以「西瓜甜再付錢」原則來給付免疫療法,先讓晚期肺癌患者使用三個月,如果有效,健保從第四個月起開始給付,對此,蔡俊明表示樂觀其成,因為PD-L1表現量低的癌友也應該有活下去的機會。

不過,蔡俊明強調,用藥前仍有必要先檢測PD-L1,若發現趨勢不妙,仍可選擇其他療法,以免延誤治療。癌症治療上,最怕癌友對某種治療期待太高、過於樂觀,病人應該知道自己有多少希望,「在癌症治療上,最怕的就是病人太一廂情願」。( 來源:聯合報 )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翻攝自bomb01 下同 每個女生在戀愛的時候都很希望知道,自己選擇的伴侶是否真的愛自己,愛情是真情流露的事情,大部份的男生可能也比較不善於用嘴巴把心底的愛意表達出來,讓女生捉不住男人真正的心思。不過要知道這些,其實從日常生活的表現就可以略知一二。 有位國外網友最近幫女朋友做的事情,雖然是小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壓力大,很多人會因此而有胃腸不適,尤其是肚子總會有脹氣的毛病,肚子脹脹的很不舒服,甚至會脹到痛;不過,脹氣其實還有很多原因,例如吃太飽,也會導致消化不良,進而容易出現脹氣。 少吃容易產氣食物 台北市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吳德強表示,當肚子容易脹氣要先了解原因,針對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志工葉美秀是名乳癌患者,14年前得知罹癌當下,她不知所措、更害怕撐不過治療,慶幸有醫師在旁加油打氣,終於熬過治療。現在她以過來人身分,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血液腫瘤門診擔任志工,陪伴癌友度過治療難關。 治療撐過去就好 葉美秀說,以前治療過程沒有過來人的陪伴,感覺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年12月至年3月中旬屬於流感疫情流行高峰期,尤其自春節達高峰後,目前雖已降至春節前流行程度,但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峰期發生較晚,預估3月中下旬後才會脫離;衛福部疾管署表示,目前社區主要流行病毒型別仍以H1N1為主,但B型流感有上升趨勢,老年人以及幼童都應特別注意。 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