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關節脫臼恐傷血管釀截肢!急救原則:冰敷+固定

夏季運動傷害頻傳,特別要小心膝關節脫臼易損傷血管!醫師指出,在所有的運動傷害中,以膝關節的傷害最為嚴重。因為當膝關節脫臼時,往往代表韌帶、肌腱有損傷,連帶神經、血管也可能斷裂,若不及時治療恐釀截肢。

膝關節脫臼恐傷血管釀截肢!急救原則:冰敷+固定

黃世銘醫師(右)用腳上的大隱靜脈做繞道手術,讓陳姓婦人(左)免於截肢厄運。(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大林慈濟醫院日前收治1名59歲的陳姓婦人,平日熱愛運動,但有膝關節十字韌帶受傷病史,詎料,日前做瑜珈運動時,左腿突然抽筋讓她摔倒,因膝蓋著地而造成左膝關節脫臼,後來送醫做復位處置時,卻發現膝關節有血管斷裂情況。

膕動脈斷裂 截肢風險高

為避免急症擴大,於是啟動心臟外科與整形外科合力進行血管接合及筋膜切開術,總算讓她免除截肢的危機。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世銘指出,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尤其膝關節脫臼,一旦血管斷裂就須緊急處置。

因膝關節內有一膕動脈,與股骨膕面及膝關節囊後部緊貼到小腿,再到末端小血管,通常膝關節脫臼或復位時容易損傷膕動脈,膕動脈只有一條,如果斷掉,末梢就沒有血液供應,腳會開始出現腫脹及冰冷,甚至變紫、變黑有截肢的危機。

膝關節脫臼恐傷血管釀截肢!急救原則:冰敷+固定

醫師提醒,發生膝關節脫臼時,除了冰敷止痛外,最高指導原則是「千萬別動」。

黃金6小時 防肌肉壞死

而一般膕動脈血管的處理,需盡可能在黃金6小時內恢復灌流,減少缺血時間及對於四肢血管的損傷。而患者到院時,左腿組織大量出血腫脹,已出現感覺異常且不能動,接近急性缺氧,是處在一個很危急的狀態。

於是急救團隊緊急用腳上的大隱靜脈做繞道手術,將斷掉的血管兩端接合,讓組織恢復灌流,而因壓力上升有腔室症候群現象,則由整形外科主任黃介琦在第一時間做筋膜切開術,將壓力釋放出來,降低患者肌肉組織壞死及截肢的危險。

膝關節脫臼:冰敷止痛+固定

最後醫師提醒,發生膝關節脫臼時,除了冰敷止痛外,最高指導原則是「千萬別動」,同時立刻固定脫臼部位,因為脫臼時不只影響關節骨骼、周邊的血管、神經也受到拉扯,不當的動作可能會過度拉扯這些重要組織、造成嚴重損傷。

另外,除了肥胖因素外,舉凡高強度拉扯的運動,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足球、籃球、羽球、橄欖球等,或膝關節曾經受傷者,在活動時應加護膝保護,可避免關節容易受傷脫臼。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6/581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我國出現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昨(10)日16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中的其中1例(案16829),自非洲南部史瓦帝尼,轉機南非入境,在當地曾有醫療機構活動史,指揮中心昨天表示,該個案如果為陽性,一點不會覺得意外,今天則宣布該例基因定序結果為Omicron變異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中研院P3實驗室本土個案方面,指揮官陳時中宣布,該個案(案16816)病毒全基因序列結果與中研院實驗室所擁有的病毒一致,判定跟社區不同,並非來自社區,而疑遭實驗室病毒感染。 ▲案16816病毒定序結果。(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教育部上午則證實,案1681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的簡先生,剛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五年前一場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ASIA神經學分級爲A級,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上廁所得靠自己導尿來排泄,「撞擊造成的腦部創傷」導致他感受不到飢餓,也短暫失去味覺與嗅覺,而經過努力復健兩年,他很早就學會自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發表以失智症為主題的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本片由導演劉臣恩執導,完整記錄一位年已60歲的男性照顧者朝霖,照顧失智繼父的故事,並探討失智友善職場及健康生活型態等議題。賺人熱淚外也極具省思空間,相信能讓家有失智長輩的家屬心有戚戚焉。 ▲紀錄片《有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