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蕁麻疹、乾癬,皮膚搔癢好不了?中醫換膚方外敷內服助調理

蕁麻疹、乾癬、異位性皮膚炎,上述惱人的皮膚疾病老是不定期發作,讓你全身又紅又癢,卻拿它沒輒?現年47歲的陳先生,飽受手腳及頭皮紅斑脫屑超過十年,經西醫診斷為乾癬,雖服用西藥免疫抑制藥能稍微控制,但只要一沒吃藥,狀況就會再次復發,讓他困擾不已。

蕁麻疹 乾癬,皮膚搔癢好不了?中醫換膚方外敷內服助調理

現年47歲的陳先生,飽受手腳及頭皮紅斑脫屑超過十年,經西醫診斷為乾癬,雖服用西藥免疫抑制藥能稍微控制,但只要一沒吃藥,狀況就會再次復發,讓他困擾不已。(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當事人)

於是在親友介紹下輾轉至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尋求中醫師輔助治療。沒想到在予以一天2包中醫換膚方,搭配中藥大柴胡湯退斑消腫下;其於服藥兩周後紅斑處範圍縮小,且在成功止癢後每夜已能夠安然入眠,不再飽受搔癢之苦。

蕁麻疹 乾癬,皮膚搔癢好不了?中醫換膚方外敷內服助調理

根據105年健保統計,每10萬名患者,就有超過3萬名患者因為皮膚病就診。

別小看皮膚病問題 惱人搔癢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根據105年健保統計,每10萬名患者,就有超過3萬名患者因為皮膚病就診。雖然皮膚病雖不會立即致命,但卻會造成外觀上及生活上的不便。臨床上也常見患者自述,因為搔癢導致上課,或是上班不專心,以及晚上睡眠品質變差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不只內服還能外用 中醫換膚方幫皮膚汰舊換新,調理搔癢不適

謝旭東中醫師指出,針對這類皮膚問題坊間多只用外擦藥治療,而中醫則認為,皮膚的問題是從內而外造成的,因此給予合適的內服藥是治病之本。

蕁麻疹 乾癬,皮膚搔癢好不了?中醫換膚方外敷內服助調理

日前門診也曾收治一名5歲的黃姓小朋友,西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四隻手掌腳掌搔癢伴隨脫屑問題。(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當事人)

於是,師承自對皮膚病有獨到見解—上海派國醫朱士宗的謝旭東中醫師,在嘗試過不同方藥治療皮膚疾病,又考慮到病人回家沒有時間煮湯劑,終於在經驗總結下研發出效果良好的即飲包「換膚方」,將皮膚汰舊換新。尤其是,對於蕁麻疹等過敏所導致的皮膚問題有特殊療效。此方源自古代治療皮膚疾病的消風散所化裁而來,一般能在服藥後的一周產生效果。但實際所需治療的療程長短,仍須依據患者皮膚病的嚴重程度而定。

蕁麻疹 乾癬,皮膚搔癢好不了?中醫換膚方外敷內服助調理

換膚方組成有,荊芥、防風、知母、石膏、黃芩、生地、苦參根、蒼朮、甘草、藿香。(圖片/謝旭東中醫師提供)

《即飲包:換膚方》

‧組成:荊芥、防風、知母、石膏、黃芩、生地、苦參根、蒼朮、甘草、藿香。

‧功效:修復肌膚,汰舊換新。

‧適應症:因各種皮膚疾病導致搔癢、斑疹、腫脹、脫屑、過敏等症狀。

‧服用法:一天1~3包,將即飲包加上常溫的水,於餐後冷服。

除了內服外,謝旭東中醫師指出,換膚方也可以適度外敷。事實上,日前門診也曾收治一名5歲的黃姓小朋友,西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四隻手掌腳掌搔癢伴隨脫屑問題,夏天時症狀特別嚴重,擦類固醇也不見好轉,且伴隨有過敏性鼻炎、容易便祕等問題。於是給予換膚方半包作內服,半包作外敷,並搭配中藥調胃承氣湯通腑瀉熱。而黃姓小朋友於服藥一周後皮膚抓痕減少,大便通暢、鼻過敏也日漸好轉,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中。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581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兒虐致死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據統計,國內平均每10分鐘,就有1位兒少被通報。為避免兒虐個案診斷疏忽,台大醫院整合多科醫師及相關專家,設立「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評估兒少的傷勢,以減少證詞汙染。 每10分鐘1名兒少被通報 台大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召集人、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運動可以健身,但是很常在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的現象,這時是應該要冰敷還是熱敷來緩解痠痛呢?運動醫學科醫師指出,應該要先冰敷,冰敷三天之後,再熱敷,而且冰敷與熱敷時間不宜太長,一次以十分鐘為限。 每週運動三至五天 每次半小時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順堯表示,運動應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生育能力下降,除了年齡,工作型態也是幫兇。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工作時常搬重物、做重勞力工作,或者做輪班工作,卵子品質會比較差,懷孕機率會下降。 職業型態 與生育能力息息相關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 Env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願望,但隨著年紀增長,體力逐漸變差,也愈來愈容易生病。醫師指出,肌少症及衰弱症是老年病症群的表現;當兩者發生時,就很容易跌倒、受傷、住院、失能、甚至造成死亡。 50歲後 每年流失肌肉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指出,肌少症是指骨骼肌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