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一項針對中老年人所舉辦的整合式篩檢結果顯示,受測者共計64位,平均年齡為65.88歲,出現衰弱肌少症危險群佔22%、骨鬆高危險群佔21.9%,其中年齡>65歲骨鬆高危險群更佔71.4%、中度以上退化性關節炎也佔37.5%,顯示隨著年齡老化,骨質與肌肉都像溜滑梯般向下流失。醫師提醒,要預防肌少症,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非常重要。

年齡老化恐伴肌少症發生 嚴重還可能導致死亡

復健科診所林宗慶醫師表示,肌少症是近年來復建及高齡醫學相當熱門的議題,從醫學上的觀點來看,肌少症屬一種漸進式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降低的症狀,它可能造成疾病的高發生率、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會引發併發症導致死亡。而造成肌少症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老化,一旦身體蛋白質代謝不平衡,加上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飲食長期攝取不夠,以及運動量不足等,皆會加速肌少症的發生。


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足量蛋白質+胺基酸 讓肌肉更強壯

林宗慶醫師指出,若要預防肌少症,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是保存肌肉的第一要務,而因應長者可能因為牙齒問題、特殊飲食狀況,如素食者,或因胃口不好造成營養不足的狀況,也可適量的從營養補充品中,補充所需的營養素,並透過持續且正確的運動,將補充的胺基酸轉化為肌肉,也是ㄧ項不錯的選擇。

此外,針對長者們適合的運動項目,林宗慶醫師說,除了「阻力性運動」可以幫助增加肌肉量,還有核心肌力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柔軟度以及生活姿勢動作矯正訓練,都可幫助長者重拾肌肉力與質量,同時遠離關節磨損退化所造成的疼痛,及生活功能衰退,進而大幅減少跌倒的風險。


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預防肌少症 營養補充+肌力訓練是關鍵

為協助有肌少症風險的民眾,能透過積極營養補充及肌力訓練運動,復健科診所陳昭蓉院長表示,面對高齡浪潮來襲,老人的健康照護刻不容緩,目前與財團法人台北市國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共同舉辦肌力訓練班,透過專業復建科醫師的評估及診斷,及受過相關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設計適合長者的運動訓練,並搭配飲食管理,讓長者為自己的肌肉骨骼把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產後第5天,喜逢第一胎的玟玟和先生在月子中心準備休養,但才過幾個小時,護理師就發現寶寶喝奶不但會吐,甚至伴隨膽汁,交代夫妻倆必須立刻帶孩子到醫院;經急診醫師安排電腦斷層後顯示,寶寶出現中腸扭轉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小腸的血液供應,須立即手術以避免腸子壞死。急性中腸扭轉 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攝護腺指數高不代表就是抗癌指數!花蓮慈濟醫院泌尿腫瘤科江元宏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因健康檢查、排尿問題來到門診,發現指數過高誤以為是癌症腫瘤,過度擔憂想要去吃偏方降指數、降癌症,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被治療指數嚇到,治療指數不等於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去了解指數上升的背後原因,針對...

閱讀詳情 »

2021年新希望,就從健康開始 適逢年末團聚時刻,回顧過去一年來,艱困與意外考驗接二連三,令許多網友都不禁感嘆:「2020年超難過,快走不送!」 非常時期,消費者的日常與網路行為也跟著大轉彎,「健康」成為最大關注,「提升免疫力」、「日常保健」等關鍵字被網友大量搜尋,成為2020的熱門關鍵字串。事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1月13日媒體報導,南投一名80歲老翁竟誤將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拌麵一起吃下肚。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目前台灣已有超過29萬名失智人口,民國130年前平均一年增加1萬7千多名失智者,類似誤食意外事件將愈來愈多。失智者認知功能障礙 誤食案例時有所聞失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