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一項針對中老年人所舉辦的整合式篩檢結果顯示,受測者共計64位,平均年齡為65.88歲,出現衰弱肌少症危險群佔22%、骨鬆高危險群佔21.9%,其中年齡>65歲骨鬆高危險群更佔71.4%、中度以上退化性關節炎也佔37.5%,顯示隨著年齡老化,骨質與肌肉都像溜滑梯般向下流失。醫師提醒,要預防肌少症,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非常重要。

年齡老化恐伴肌少症發生 嚴重還可能導致死亡

復健科診所林宗慶醫師表示,肌少症是近年來復建及高齡醫學相當熱門的議題,從醫學上的觀點來看,肌少症屬一種漸進式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降低的症狀,它可能造成疾病的高發生率、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會引發併發症導致死亡。而造成肌少症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老化,一旦身體蛋白質代謝不平衡,加上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飲食長期攝取不夠,以及運動量不足等,皆會加速肌少症的發生。


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足量蛋白質+胺基酸 讓肌肉更強壯

林宗慶醫師指出,若要預防肌少症,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是保存肌肉的第一要務,而因應長者可能因為牙齒問題、特殊飲食狀況,如素食者,或因胃口不好造成營養不足的狀況,也可適量的從營養補充品中,補充所需的營養素,並透過持續且正確的運動,將補充的胺基酸轉化為肌肉,也是ㄧ項不錯的選擇。

此外,針對長者們適合的運動項目,林宗慶醫師說,除了「阻力性運動」可以幫助增加肌肉量,還有核心肌力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柔軟度以及生活姿勢動作矯正訓練,都可幫助長者重拾肌肉力與質量,同時遠離關節磨損退化所造成的疼痛,及生活功能衰退,進而大幅減少跌倒的風險。


蛋白質不夠 當心肌肉正悄悄流失

預防肌少症 營養補充+肌力訓練是關鍵

為協助有肌少症風險的民眾,能透過積極營養補充及肌力訓練運動,復健科診所陳昭蓉院長表示,面對高齡浪潮來襲,老人的健康照護刻不容緩,目前與財團法人台北市國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共同舉辦肌力訓練班,透過專業復建科醫師的評估及診斷,及受過相關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設計適合長者的運動訓練,並搭配飲食管理,讓長者為自己的肌肉骨骼把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假期來臨,不少民眾都會把握機會出國旅遊,疾管署提醒,為避免出國期間感染疫病,應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並做好個人防護。回國後,若有身體不適也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作為診治參考。疾管署表示,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持續出現H7N9、H10N8及H9N2流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民以食為天,台灣人最愛的問候語就是「你呷飽沒?」,由於吃什麼攸關著身體健康至鉅;然而,天氣也和健康大有關係呢!原來,中醫認為,天候不佳,經常陰雨綿綿,會使脾胃功能弱的人,容易出現食慾不佳,以及常反胃的症狀。基隆醫院中醫科賴卉蓮中醫師指出,陰雨綿綿,空氣濕度居高不下,脾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冬季癢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以及屬於乾燥敏感皮膚等民眾,但若習慣吃刺激性等食物,或沒有適時為肌膚補充水分等保養,也可能會出現冬季癢現象;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詹蕥顄指出,冬季癢又稱為缺脂性皮膚炎,除了可透過藥物治療,平時也可利用調整飲食的方式,有效舒緩不適。包括豬腳、雞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手術需要進行麻醉時,醫師會以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為考量,包括患者的生理狀況、對麻醉認知等,都會納入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成大附設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周文英指出,若是患者有心肺等方面疾病,就應採以半身麻醉的方式,風險相對比全身麻醉來的低。可是,其實多數民眾較排斥半身麻醉,包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