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外電報導】打鼾,是人之常情,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有的人特別嚴重,有的人可能只是出現一兩次,特別是在感冒或過敏時鼻腔阻塞,或是當睡覺時舌頭、上顎和喉嚨等部位肌肉放鬆,不知不覺空氣從這些軟組織裡通過,導致震動發出鼾聲。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系講師、睡眠專家Rebbeca Robbins表示,打鼾是正常現象,但也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跡象,這是一種嚴重的睡眠障礙,一次停止呼吸10秒或更長時間,當響亮的鼾聲被呼吸暫停而打斷時,這就需要擔心了。

睡眠呼吸問題不治療 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據估計,全世界至少9.36億人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更多未被確診。現代醫學將睡眠期間的呼吸問題分成三大類,一是「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二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三是「肥胖通氣不足綜合症」。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由於鼻咽、口咽到咽喉部,在睡著後因肌肉放鬆,上呼吸道變得狹窄而導致。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說法,如果不及時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高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甚至是憂鬱症的風險。要如何知道自己的「打鼾」狀況,正對健康有害?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醫學副教授、睡眠專家Raj Dasgupta博士,建議以「STOP BANG」幫助民眾檢視:

S代表打鼾(snoring

打鼾是一個關鍵指標,但是打鼾要到什麼程度,才需要警覺呢?Raj Dasgupta表示,當打鼾聲明顯到會影響談話聊天,或隔著門就能被聽到。臨床上患者的床伴,通常會形容患者打鼾聲,像是「垂死的熊」或「侏羅紀公園的場景」。

T代表疲憊(tired

白天很疲憊,是睡眠不佳的主要指標,而結合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明顯症狀之一。Rebbeca Robbins表示,「白天嗜睡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強烈預測因素之一。只要有時間就會睡著,例如吃完午餐後坐下來休息,或在電影院裡看電影到睡著,這些都是標誌性的症狀。

O代表觀察(observed

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晚上會打鼾,他們更不知道會在夜間停止呼吸,除非阻塞已經嚴重到他們醒來時會喘氣和感到窒息。Raj Dasgupta表示,呼吸暫停代表沒有空氣流動,也就是沒有空氣進來也沒有空氣出去。而身旁的床伴,正是觀察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只要伴侶出現停止呼吸、打鼾、咳嗽,或是喘氣,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P代表壓力——高血壓(high blood pressure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導致高血壓。每當一個人停止呼吸幾秒鐘時,身體的交感神經就會開始活動並升高血壓。此外,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也會使血壓升高。雖然高血壓本身並不是睡眠障礙的徵兆,但當與其他徵兆結合時,就可能是一個警示。不過,現今的治療,不僅有助於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而且還能降低血壓。

B代表BMI

肥胖或極度肥胖的人,也就是BMI為35或以上,經常被發現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口腔、舌頭和頸部的額外重量使這些軟組織塌陷,使其更難呼吸。Rebbeca Robbins表示,減肥是解決睡眠呼吸暫停很重要的關鍵之一。

A是年齡(age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張力會減弱,包括咽喉部。超過 50 歲是另一個潛在警訊,原本就會打鼾的人,可能會惡化成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不過研究發現,老年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往往是輕度到中度的,通常嚴重病例大多發生在年輕人。

N代表脖子(neck

「頸圍較大」的人也是潛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指標。根據經驗,男性的領子尺寸大於17英寸(43公分),女性的領子尺寸大於16英寸(40.6公分)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更高。”

G代表性別(gender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大多數為男性,原因可能是與女性相比,男性的舌頭往往較肥厚,且上半身攜帶的脂肪更多,尤其是頸部。有些中年男性甚至有鮪魚肚,腹部充滿脂肪,通常也會使呼吸更加困難。不過,Raj Dasgupta也表示,也有發現女性到了更年期,有更高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

文章來源:

8 signs your snoring may be dangerou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延伸閱讀】

睡覺夜尿多? 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

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不舉? 戴呼吸器可一兼二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疫情全民防疫大作戰,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不二法門,選擇乾洗手和消毒環境的產品,現在有新的選擇。目前市面上有一款納離水,使用超純水作為原材料,運用奈米技術製成富含氫氧離子,當接觸到病菌裡蛋白質成分時,可使它產生變質沉澱反應或水解,破壞病菌達到抗菌效果,是市售中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糖尿病不只顧血糖,心腎也要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松昇指出,隨糖尿病年輕化,且醫療進步延長壽命,糖友病齡延長,若疾病控制不佳,會增加心衰竭或慢性腎病變等心腎併發症風險,呼籲遵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20「控糖321」心法,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7)日,台灣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全面大解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中研院合作分析,如果民眾不能習慣戴口罩與社交距離,在未管制邊境條件下,台灣新冠肺炎病患數恐怕如同歐美,急遽上升擊潰醫療承擔能量,導致死亡率大增,指揮中心呼籲內化防疫新生活,才能面對未來新冠衝擊。 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因應新冠肺炎全球爆發,1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設,連續每日疫情說明記者會,今(7)日終於劃下句點,修改成每周禮拜3下午14時,指揮中心統計140天內共有164場記者會,最早曾在上午8時30分,最曾在晚間22時20分召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僅完成期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