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什麼!刷錯牙比不刷牙還糟-你不可不知的刷牙知識

什麼!刷錯牙比不刷牙還糟-你不可不知的刷牙知識

你會刷牙嗎?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有那些常見的刷牙迷思呢?也許當你看見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好搞笑,刷牙誰不會呀?擠下牙膏放在牙齒上刷就好了。刷牙是我們每天都在重複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還是會陷入迷思,那麼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刷牙錯誤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常見的刷牙迷思有哪些吧!

  

迷思一:每天只刷一次牙

  正解:吃完一頓飯就要刷一次牙

  愛護牙齒的人早晚都會刷一次牙,而馬虎的人也許就只在早餐前對牙齒稍作清潔。但其實,最好的做法是:每吃完一頓飯就刷一次牙。

  在吃完食物10分鐘左右漱口或刷牙,可有效降低蛀牙出現的幾率。這是由於飯後10分鐘內,口腔裡的酸度達到高峰,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形成脫鈣現象,造成蛀牙。如果沒辦法做到飯後刷牙,可以用漱口代替。

  

迷思二:牙刷不需要保養

  正解:牙刷容易滋生細菌,要做好足夠的保養措施

  牙刷只要用上一段時間,就會有大量的細菌生長繁殖,其中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建議一個月換一次牙刷比較適宜,一把牙刷的使用壽命不宜超過三個月。

  

迷思三:刷毛軟點刷牙效果更好

  正解:太軟太硬都不好

  太軟的毛易刷不乾淨,容易使牙齒殘留細菌得不到有效清潔。而太硬的毛,則容易傷害牙齒和牙齦,導致牙齦出血、牙齒受損等問題。

  專家建議,刷毛要選擇軟硬適中,或稍軟的(不能太軟)。目前的刷毛多用尼龍絲製成。具體來說,可分為兩種――普通絲和杜邦絲。杜邦絲彈性較好,不容易倒。

  

迷思四:牙刷刷頭面積大更省事或牙刷刷頭面積小更靈活

  正解:要綜合考慮口腔大小、張口程度和個人習慣等因素

  有的人覺得,刷頭大一點,可以減少刷動的次數,而且也能夠更全範圍地接觸到牙齒的各個角落。有的人則覺得,刷頭小一點,可以保證牙刷在口腔裡的靈活轉動,因此清潔更有效。

  

迷思五:刷牙越用力越乾淨

  正解:刷牙用力過大牙齦萎縮

  很多人在刷牙時很仔細,認為刷牙時間越長,越用力,牙齒越乾淨。而科學研究證明,那樣做牙齒會受到很大損傷。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層釉質與牙本質之間過分磨耗,出現牙齒過敏、牙髓暴露、甚至使牙齦損傷、退縮,露出被包埋的牙根部。

  檢查標準是你的牙刷使用2-3個月即出現刷毛彎曲(在無接觸熱水的情況下)。

 

  其實,刷頭大小要根據各人情況而定,需要綜合考慮口腔大小、張口程度及個人習慣等因素。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專家建議,成人牙刷應是:刷頭長約2.54-3.18釐米,寬約0.79-0.95釐米;刷毛2-4排,每排5-12束。但是,成人也可選擇刷頭2.3釐米長、0.8釐米寬的兒童牙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32歲的OL最近常覺得疲倦、手腳冰冷,體重也越來越胖,而另一名46歲的謝太太從去年開始常感覺到疲倦、沒精神還便秘,冬天尤其怕冷,家人覺得謝太太的反應逐漸有遲緩現象,且原本身高156公分,體重56公斤的標準身材,卻突增至64公斤。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謝太太除膽固醇偏高之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3歲林女士,3年前痛失愛子,她決定把兒子生回來,醫師採取子宮回春術,搭配借卵試管嬰兒技術,讓她成功懷孕。去年6月,林女士順利生下一對龍鳳胎。她說:「感謝醫師,給自己再當一次媽媽的機會。」再次求子成功的林女士說,儘管懷胎十月過程相當辛苦,幸好有丈夫及2個女孩陪伴,加上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產後婦女注意!產後子宮頸口會外翻,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之多。醫師指出,產後子宮頸口曝露,會增加病毒感染機率,尤其感染致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第16型,建議產婦生產完半年內,完成三劑HPV疫苗接種,是第一線預防方式。根據民國100年癌症登記及101年死亡統計資...

閱讀詳情 »

為什麼有人說氣血不足活不久?!因為氣血是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氣的作用主要是溫養機體和抵禦外邪的入侵,同時參與臟腑功能的新陳代謝。而血盛則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血不足則精神恍惚、心悸不安。對女人來說,氣血更是一定要足夠!!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