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可吸收式血管支架 冠狀動脈阻塞者福音

可吸收式血管支架 冠狀動脈阻塞者福音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式血管支架可吸收,還可回復血管活性!台大醫院參與國際臨床試驗,利用由聚乳酸類生物材料製成可吸收式血管支架,植入患有冠狀動脈阻塞者體內,不但讓血管恢復活性,減少動脈再度阻塞率,3年內還可被人體吸收,不過須自費12、3萬元。

台大醫院心導管團隊2012年加入研究「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國際臨床試驗,國內共有34名冠狀動脈阻塞患者參與研究,平均追蹤時間15個月,術後患者的血管情況良好,並無血管再狹窄或支架內血栓等情況發生。

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指出,過去心導管手術執行過程中,常需置放血管支架以撐開阻塞的動脈並恢復血流,目前主要是裸金屬及塗藥支架兩大類。但裸金屬支架的缺點,是置入後6個月的再狹窄率約20%左右;而塗藥支架的再狹窄率約4至5%,患者可能產生晚期支架內血栓,且支架會永久留在體內,進而影響血管的正常功能。

新式血管支架可吸收,改善傳統支架的問題。高憲立強調,「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是由聚乳酸類生物材料製成,能夠維持血管暢通並提供良好的支撐,讓動脈管徑大小定型,有助於心血管功能恢復,且3年內可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分解吸收。若未來患者再度發生阻塞狹窄需要再次治療時,則不受植入物的干擾,可選擇較多的治療方式。

不過,高憲立提醒,若患者的血管過度彎曲或高度鈣化,都不適合使用新式血管支架,且目前沒有健保給付,須自費12、3萬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34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桃園群聚感染案已出現國小學童染疫,桃園市長鄭文燦率先呼籲指揮中心開放7~12歲國小學童打疫苗。各界擔憂不能打疫苗的兒童,可能成為這波疫情的受害者;但因國內兒童染疫案例略增,醫師有較多案例可深入研究。有第一線的醫師注意到:兒童確診者較少發展為重症,但有不少症狀仍須留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未來確診病患有望透過在家服藥治療新冠肺炎,降低醫療負擔。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在1月8日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等領域專家召開會議,討論並核准美商默沙東藥廠的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品「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專案輸入申請案。食藥署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桃園報導】今年元旦假期,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室卻非常不平靜。值急診班的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醫師表示,從早上到傍晚短短8小時內,竟巧合的一連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病患經緊急處治後均無生命危險。 孩童誤食每3天就有1件 最常發生在5歲以下孩童 根據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公布的最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檢視近幾年我國的癌症死亡排行,更可發現同樣結果,可以見得肺癌對於患者的健康衝擊劇烈。 「而肺癌具有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初期肺癌症狀不明顯」,中山醫學大學張基晟副校長進一步指出:「以非小細胞肺癌舉例,僅有3成5不到的患者在早期確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