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親密,是彼此之間的聽與說,體貼對方也照護自己....當我們同在一起|魅麗雜誌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與大師對談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98/期 2015/11/01

 

 

 

當我們同在一起

 

專訪婚姻與家庭治療大師 安德森

 

 

 

親密,是彼此之間的聽與說,體貼對方也照護自己。

 

 

 

第一次聽到賀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博士的名字,是透過敘事治療專家吳熙琄博士口中得知。熙琄老師長年居住美國,曾經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劍橋醫院婚姻與家族臨床中心顧問與督導,擁有豐厚助人的工作經驗。她於二○○五年回台,致力推廣後現代敘事對話。前幾年,我為了想多瞭解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與概念,報了名上了一期的課,而安德森博士的名字也在課堂上被提及。

 

 

 

據了解,敘事治療、焦點解決諮商和合作取向治療,如今被列為後現代心理治療的三大思潮。前一陣子得知《合作取向治療:對話、語言、可能性》及《合作取

 

向實務:造成改變的關係和對話》兩本書的作者賀琳安德森即將來台,我二話不

 

說,當然要把握機會,趕緊安排這個不可錯失的求教良機。

 

 

 

為什麼提到熙琄老師?因為她身上有一股相當溫柔、天真、真誠而且甜度相當高的人格特質,這在學者身上很少見。過去三十年,我認識無數國內外心理學大師與教授,多是態度嚴謹、嚴肅,如果加上和藹可親,已經算是難得了,如她特質的學者,絕無僅有。如果我沒有記錯,安德森博士應該是熙琄老師非常敬重,而且受其影響頗為深遠的一位良師。

 

 

 

帶著好奇,準時到達約訪的地點,第一眼看到安德森博士,她的親和跟溝通能力,

 

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在訪談完之後,一如每位受訪者都會和所有工作人員道謝之外,我看到她非常穩健地對每一位工作人員賦予了一份說不出的關切跟耐心;她在每個人身上「多」停留的時間,雖然只是多個十幾秒,但這片刻卻是極具分量。

 

 

 

她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特色是對話和交談,這是一種強調開放交流的關係。對話之所以能夠打動人,重點在於從人的感受層次運作,絕非依循「想改變別人」為目標的方式進行。因此她認為,自己的諮商工作比較像是藝術創作,而不像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這一刻,我的願望是我們不要再談治療了,而是視為人類的藝術來談論,一種跟他人連結的藝術。」

 

 

 

合作取向治療方向在於,在當下的時刻,找出如何靠近一個人的方法,以及找到和他說話的方式,也稱為對話治療。這種方式是當今社會科學,特別是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倡導的國際運動。安德森博士希望重新檢討治療中與人﹙個案﹚的連結關係,既然治療是一種交談,治療師就應當放棄病徵的思維、採取一種「not-knowing」﹙全然無知﹚的姿態,一切以案主自己的聲音為治療關係的主導。

 

 

 

這樣的觀點的確顛覆了以往大家對於治療師、醫師、諮商師的定位,權威式的分

 

析、提點,已漸漸被平行式的對話取代。不僅如此,從賀琳.安德森博士身上,

 

我看到了一份溫柔婉約,一份帶有甜度的耐心與疼惜。這時,我更肯定生命中有一位好的典範何等重要,兩位優秀的女性待人的特殊氣質,喚醒了我內心自己都不太確定的細膩,我只能說:「我真的很欣賞!」一起來看這段訪問。

 

 

 

建立親密

 

從保持獨立與彈性開始

 

 

 

賴佩霞:由於你在家庭諮商的專長以及讀者的年齡層,今天我希望主題集中在親密關係上。你看到一般家庭最常見的問題有哪些?維持婚姻關係的要素又是什麼?

 

 

 

安德森:我在訓練專業諮商人員和工作坊中都會與參與者協談。談到一整天占據自己心神的,大多是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不管是與家人的關係、朋友的關係,或與老闆和上司的關係。先來談談伴侶關係,在伴侶﹙婚姻﹚關係裡,首先需要記住彼此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你必須把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優先考量設立自己的界線,和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當自己平衡了,也才能專注自己與其他人的相對關係位置。

 

 

 

其次,要認知到在婚姻關係中,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不管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結婚,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後,儘管伴侶是同樣的人,但在許多方面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包括自己也是,因為我們都渴望成長、渴望吸取更多的人生經驗,到了四十五或五十歲時,我們已經不同,會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有些狀況的優先次序也可能轉換了,於是經常發生的狀況是,彼此緊緊抓住原來的想法,看不到、聽不到其他事情,也無法發現任何可以轉圜替代的餘地。

 

親密,是一種與別人連結的感知、對他人同在的感知。與另一半在一輩子同行的路上,彼此相互爭論、調整要往哪個方向前進的過程。因此,「保持彈性」是另一個在婚姻關係中的重要事情。彈性,就是不硬生生地執著於自己的想法或理想,但也不放棄理想,而是找到另一種實踐完成的方式。

 

 

 

更多精彩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98/11月號】更多精彩文章,請上魅麗FB

 

親密,是彼此之間的聽與說,體貼對方也照護自己....當我們同在一起|魅麗雜誌

【本文出處:《魅麗雜誌98期 2015/11》。更多精彩,請上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你可能還會想看:

親密,是彼此之間的聽與說,體貼對方也照護自己....當我們同在一起|魅麗雜誌

《魅麗雜誌97期》精采試閱

◕ 神聖幾何的能量提醒
◕ 完整來自看見缺憾向生命每個經驗說「是」
◕  阿育吠陀擊破五大迷思 讓身心靈脫胎換骨 
◕ 活出健康美麗 體貼自己的三個關鍵時刻
◕ 夏珍 滾滾紅塵_找一個人,陪你大笑到老
◕ 青田街一號 行雲流水的影像奇招
◕ 不用請老師!自己也能看的居家能量風水
◕ 布達佩斯之旅 愛麗絲的秘密酒吧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看清前因後果 情緒該發更該轉 宇宙沒有莫名其妙的事情,所有的事件都有前因,才會產生後果。 許瑞云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運動生理學學士。 *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會員、美國內科學會會員、美國身心靈全人自然療...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我是誰 帶來巨大的寧靜 楊定一 短短幾個月,從有聲CD《呼吸瑜伽》到四本實體書,楊定一博士一口氣推出了好幾樣作品,龐大的產出量讓人不得不問聲:「為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因為想在世間的是非、善惡、好壞、真假、得失間,找到答案,越渴望想個清楚,但越混亂。楊定一博士認為,用二元...

閱讀詳情 »

文/雲門教室 執行長 温慧玟 「喂!喂!你聽得到我嗎?」熟悉問句,誰都不陌生。手機問世那刻,改變了溝通模式,身處滑世代的我們,每天手指說的話,比嘴巴說得還要多。 科技讓千里成為咫尺,天涯若比鄰。現今的溝通,是彼此伴隨敲鍵聲迅速滑動,常見畫面是兩人對坐,卻不相望,凝視的皆是手機畫面,在一起,心繫的是...

閱讀詳情 »

專訪 張瑞倫 照片提供 張瑞倫 「長期以來,我的工作很緊繃,一直到加入雲門教室的身體課之後,我才懂得切割自己的生活!」她是律師,也是在雲門教室上課長達11年的學生──張瑞倫。 一般人總認為律師是光鮮亮麗的,張瑞倫卻說:「律師生活壓力大,過去遇到隔天要開庭,我就開始想明天要說什麼?對方可能會說什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