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歲後肌少症風險大增! 「2關鍵」防行動受阻

40歲後肌少症風險大增! 「2關鍵」防行動受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0%時,即可稱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台灣預計將於2025年達到這個門檻,因此,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高齡相關的疾病也益發受到重視,肌少症就是近年來最受到重視的高齡健康問題之一。

40歲後肌肉質量每10年減少8% 增加死亡風險

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楊惠蘚醫師表示,所謂「肌少症」是指漸進式的肌肉質量減少,肌骨骼肌質量及強度也逐漸流失,患者容易走路變慢跌倒,非但生活品質降低,還可能會提高其他疾病發生率,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的症候群。

楊惠蘚醫師補充,肌少症原因包括年齡、活動量不足、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和發炎等。過去的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會減少8%,大腿肌肉力量也會每10年下降10%~15%,若長久置之不理,年紀大了自然就會發生「肌少症」。

預防肌少症 運動以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為主

因此,應該在肌少症尚未發生之前及早做好預防,包括從「運動」與「飲食」兩方面著手。楊惠蘚醫師強調,預防肌少症的「運動」的項目可選擇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如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登山,而阻力訓練如抬腳、彈力帶、握力球、舉啞鈴、蹲馬步等,且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並持之以恆,如此才有最好效果。

飲食助長肌肉 蛋白質+維生素D3是根基

除運動之外,楊惠蘚醫師也提到,可靠正確「飲食」來「長肌肉」預防肌少症。因老年人的肌肉合成效率較低,建議每天其蛋白質攝取量至少要達到每公斤體重1.0至1.2公克。而蛋白質是建造修補組織肌肉生長的主要原料,基本單位是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白胺酸」更有助刺激肌肉合成、「精胺酸」則是可以增加瘦肉組織並改善血管通性,如果再搭配可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3」更能維持骨骼健康的「鈣質」,加上運動無疑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肌肉量。

【延伸閱讀】

走路速度變慢,1秒不到1公尺 竟是健康警訊

超高齡硬舉比賽 88歲嬤、腦癌媽舉起重量比你還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愛滋病是一種可以預防及治療的疾病,為防治愛滋病,台南市衛生局配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推動「We-Checkg」社群動員愛滋檢驗活動,且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做匿名愛滋抽血篩檢,即可拿禮券一張。為防治愛滋病,台南市衛生局同志健康中心「南區彩虹街六號」成立後,緊接著七月份並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北市平均每年有300名孩子透過收養方式進入新家庭,孩子在新家庭的狀況及適應情形令人關心!不過,兒盟最新調查發現,有3成6被收養兒童曾出現異常行為,更有5成收養家庭不知如何告訴孩子身世。為此,台北市收出養服務資源中心提供各種收養準備課程、相關書籍、影音資料介紹外,也可透過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大腸直腸癌晚期病人確診後均需接受傳統的化學治療;根據研究發現,腸癌病人經由UGT1A1基因檢測,有3%病人會出現基因突變,針對使用傳統化療藥物Irinotecan治療時,劑量須減少,以降低毒性,至於沒有產生基因突變者,則可增加劑量,以提升治療效果。該項研究是由高雄醫學大學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35歲的賴先生在軍中開始習慣性飲酒,退伍後也因從事業務工作經常應酬;不料,卻發現飲酒後會忘記發生的事情,且賴先生有失眠困擾,以為酒精有助促眠效果,沒想到更加淺眠、多夢,脾氣也變得暴躁、煩悶,就醫後才發現染上酒癮。醫師表示,有酒癮者可藉由藥物及自我控制,保持滴酒不沾,戒除酒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