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雞眼是長在腳上的一塊死掉的皮膚,裡面有一個硬塊。它是身體對抗反覆的摩擦和壓力的一種自衛反應,比如當兩隻腳趾不停地摩擦對方或者腳上的某個部位不停地和鞋子發生摩擦時就會長出雞眼。長在腳趾外端的雞眼通常有一層堅硬的外殼,而長在腳趾之間的雞眼則比較柔軟。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

步驟

  1. 去看足科醫生,讓他診斷一下你的雞眼。雖然你可以去藥店買對治療雞眼的非處方葯,但還是比不上去看一個有執照的專業醫生來得可靠。他會為你提供各種可以選擇的藥物。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 雞眼是一種狀況的癥狀,而不是狀況本身。足科醫生可以幫你診斷出你的雞眼的起因,這樣以便對症下藥。雞眼通常是由於鞋子不合腳,或者經常穿高跟鞋,腳趾畸形,或者你走路的方式給腳的某一個部位造成了壓力等這些原因造成的。
    • 足科醫生應該會幫你去除雞眼並且忠告你,如果你不改變引起雞眼的狀況,雞眼還會複發的。
    • 要聽從足科醫生的建議來處理你的雞眼。比如他可能會建議你更換鞋子,或者給鞋子內加個墊子等來防止摩擦和壓力或者進行足部矯正來改變走路時腳部的壓力分布,或者用手術方法改變腳和腳趾的問題。
  2. 在家自己去除雞眼。最好的方法是: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 在可以承受的熱水中泡腳5到10分鐘,將雞眼軟化。
    • 用輕石輕輕地磨光雞眼。
    • 可能要重複這個過程幾次之後才能完全地把雞眼消滅掉。
  3. 將硅膠楔子夾在腳趾中間來治療腳趾間的雞眼。特製的硅膠楔子可以緩和腳趾間的壓力和摩擦。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4. 用非處方葯以及鞋墊來自消滅雞眼。仔細按照包裝上的使用說明來。大部分的去雞眼產品都含有水楊酸,對腳有刺激性。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 大部分的非處方襯墊含有40%水楊酸。即便如此,你的醫生還是可能會建議你使用這種襯墊來去除一些雞眼上的死皮。
  5. 如果想將抗生素和其他的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時,要先諮詢一下醫生的建議。抗生素軟膏是抗感染的常用藥。而你自己在家去雞眼時的一個很平常的風險就是會感染。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6. 採取措施防止雞眼複發。未雨綢繆。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 穿舒適的,合腳的鞋子。特別是腳趾處要寬鬆。
    • 把鞋子帶到鞋匠那裡讓他們把腳趾的部分撐大一點。
    • 穿厚襪子可以緩衝一下壓力。襪子也要選舒適寬鬆的襪子,確保襪子不會摩擦你的雞眼處。
  7. 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預防雞眼的產生:

    如何去除腳上的雞眼?雞眼復發機率高!快傳給曾長過雞眼的朋友們阿!
    • 每天用肥皂,水和刷子洗腳。腳部皮膚乾燥時,用護足霜來補水保濕。普通的潤體乳並不管用。
    • 買新鞋子要下午或者晚上買。因為到了下午或者晚上的時候,腳基本上已經完全撐開了。所以如果早上去買,當時合腳的鞋子到了晚上可就有些擠了。
    • 每天更換襪子,定期使用磨腳石。用輕石磨腳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
 

小提示

  • 可以在商店裡買到防止長雞眼的小墊子。形狀有大有小,非常使用而且不貴。
 
 

警告

  • 因為有些疾病可以增加感染的幾率,所以有糖尿病或者血液循環有問題的人在處理足部問題時一定要去看專業的足科醫生,不要自己嘗試去雞眼。
  • 腳部的一個小傷口都可能會導致感染,引起後悔莫及的大問題。所以自己在家去雞眼時一定要格外小心。千萬不要用鋒利的刀片,剪刀或者其他鋒利的東西來切割雞眼。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突然發現自己手腳麻木,甚至稍微影響行動,連續幾次想要就醫檢查時,症狀卻又大幅度緩解好像恢復正常,小心是多發性硬化症找上自己!1名23歲男性因手麻就醫,原本以為是神經壓迫,藉由核磁共振檢查卻發現,腦部以及脊髓有多處白色斑塊,確診多發性硬化症,隨後立即透過口服藥物治療,阻止神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快篩試劑實名制於今天(28日)首上路,全國近5千家特約藥局販售1盒5入(500元)的平價試劑,一早許多藥局門口即大排長龍,不過,連線系統卻當機,民怨四起,藥師怒批健保署未做壓力測試,讓藥師成為民眾的出氣桶。 ▲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於今(28)日上路,比照「口罩實名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確診病例節節升高,已逼近單日破萬例;幸運的是,這波Omicron感染高達99%屬無症狀或輕症,只需適當藥物治療、充分休息,大多可以恢復健康。 醫師分享實際案例 「清冠一號」有效防止輕中症轉重症 為兼顧防疫與民生經濟,政府的政策發展逐漸朝向與病毒共存的型態,盡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全台失眠人口更已經突破400萬人,台灣一年使用安眠藥量高達1.4億顆,失眠已成為國民文明病。開業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近年來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因為睡眠障礙患者而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加不少。 睡不好容易醒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