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錯誤觀念大糾察 讓吃素更健康 | 健康達人網

文:陳郁文
錯誤觀念大糾察 讓吃素更健康 健康達人網

在全球人口節節高升的21世紀,素食能降低環境負荷;許多科學研究也指出,素食的確有益身體健康。然而,素食者跟採用其他任何一種飲食方式的人一樣,都需掌握幾項特定原則,不然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弄壞了身體。

少吃素料

明明來到素食餐廳,怎麼在菜單上看到「素羊肉」、「甘蔗雞」?其實這就是傳統素食中常見的「素料」。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志工、目前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張依平說,素食加工業者依照既有的食物,模仿它的外觀、顏色和口感,讓民眾有熟悉感,進而願意購買,也讓剛轉換吃素的民眾,能更順利地走過過渡期。

但是,這些素料加工品很有可能是由豆類打成濃稠狀,再用黏著劑固定起來,並用色素調色,模仿牛排、魚排外觀的素食食品,含有高量的油、鹽,並用煎、炒、炸的方式,熱量飆高。因此建議民眾應該盡量少吃,改選不改變外型的料理。

低油、低溫烹調

減少使用提煉精製的油脂,如沙拉油、人造奶油、任何植物油等烹調,盡量從天然的食物,如:豆類、較好的核果及種子類(如腰果、杏仁果、核桃、芝麻等)中攝取適量的油脂。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曹琇惠說,素食者同樣應該多用清蒸、涼拌、水煮、燒、烤、滷、燉等方式,而少用油炸、芶芡、煎、糖醋、油炒,因為食物中的營養素很可能在高溫當中被破壞。

膳食纖維每日2535公克為宜

一般以為素食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吃越多越健康,結果可能攝取過多膳食纖維,無法消化而造成腹脹感,也會影響鈣、鐵、鋅、葉酸的吸收。粗纖維又稱膳食纖維,存在於雜糧、玉米、豆類、青椒等食物中,口感較為粗硬,專家建議每日攝取約25至35公克最為恰當。

膳食纖維對人體有許多好處,它能加強腸胃功能。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由於質地較硬,吃的時候必定要小心咀嚼,其實對牙齒是一種有益的按摩和刺激。

然而,高纖維食物比較粗,難以消化、吸收,會加重胃的負擔,故孩子、胃腸功能較差、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過量攝取纖維會影響一些礦物質的吸收,故宜適量補充礦物質及維生素。

 

延伸閱讀:

地球人口爆炸!要素食不要速食

吃素也很澎湃!四菜一湯輕鬆做

吃出好氣色!素食者5項營養功課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據健保署2019年資料統計,最燒錢的疾病是慢性腎臟病,全年治療費用高達533億元,占健保總額將近7%,全台洗腎人口也超過9萬人,讓台灣難以擺脫「洗腎王國」之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腎臟科醫師吳岳霖表示,腎臟其實是很耐操的器官,要到洗腎程度通常整體功能只剩5%,所以有5個徵兆出現時,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為強化COVID-19第3級疫情警戒相關措施,民眾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不再勸導,逕予開罰,罰則為《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新台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吃檳榔常要脫下口罩,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美國FDA近20年來首度通過失智新藥,你用的到嗎?你知道,長期吃哪些藥有可能會提高失智風險?最新研究發現,顧好你的心,也對你的大腦好。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吳承誌藥師,了解失智症與最新研究發現: 失智vs.老化 兩者大不同! 「失智不是只有忘記,而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是否覺得每年夏天有愈來愈熱的跡象?根據中央氣象局氣候年報顯示,2020年全台整體而言持續高溫,全年均溫攝氏24.6度,打破歷年紀錄。不只台灣,全球都面臨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在未來平均溫度將持續上升,因此和「熱」有關的疾病發生率也會增加。過去1年多以來全球壟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