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當從醫師口中聽到自己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別慌張,就算診斷是晚期,也有「治癒」機會!受惠於藥物的進步,現在病人可用武器越來越多,長庚醫院體系院內研究就發現,即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若能適時接受治療,仍有痊癒機率,以已轉移肝臟者為例,該院統計若能進一步縮小腫瘤並切除...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一個人的「排便習慣異常改變」攸關可不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但如果你以為異常指的只是腹痛、腹瀉、血便等,當心會錯失了同樣重要的危險徵兆,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官鋒澤就提醒,還有一種常被人忽略的症狀是,原本天天排便順暢的人,突然間鬧起便秘來,一、兩周甚至...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山旅遊風行,明明平時身體強壯、健康,怎麼還會得高山症?當心你是有貧血而不自知。門診就有50歲女性赴西藏旅遊,事先已服用高山症預防藥物,沒想到上升到3000公尺高時,仍出現症狀,事後檢查才知道原來有缺鐵性貧血。醫師提醒,一般人常忽略...

閱讀詳情 »

#民視異言堂/強棒出擊!直擊台灣高中生球員奪冠心路歷程【Facebook觀看】【Youtube觀看】(民視新聞網報導) 【延伸閱讀】 民視異言堂 /尋求政治庇護!流亡台灣的異鄉人 民視異言堂/海洋垃圾汙染嚴重!廢漁具排數量第一 民視異言堂/高雄市府去年漁網獎勵回收 今年為何不續辦? ...

閱讀詳情 »

▲均衡飲食才是對抗癌症的唯一飲食之道。(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不給癌細胞嚐到「甜」頭,對抗癌真有幫助嗎?因為一句「癌細胞愛吃糖」,不少癌友都身體力行戒糖飲食,以為可以一舉餓死癌細胞,但國內抗癌名醫、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家崙直接戳破迷思,強調任意戒糖、斷糖恐怕...

閱讀詳情 »

▲流感、麻疹是2019十大疫苗新聞的風暴中心。(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19年一整年,傳染病中「流感」、「麻疹」最為棘手!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今(19)日公布由醫護、公衛人員代表評選的「2019十大疫苗新聞」,年度最具影響力十大新聞當中,公費流感疫苗相關議題...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抗癌過程中,左右療效的關鍵其實有兩大重點容易被病人忽略。(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抗癌過程,如果只關心用什麼藥?可爭取多久時間?當心錯失更重要的關鍵。臨床就有癌症患者在同步電化療後,出現口腔潰瘍副作用,卻自認撐一下不要緊,竟苦忍一個禮拜不吃不喝,結果腫...

閱讀詳情 »

▲台灣心血管相關疾病死亡人數近來逼近癌症。(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台灣人離「心」危機並不遠,根據衛福部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與心血管相關的疾病死亡人數,加總已接近三成,幾乎和奪命第一位的癌症不相上下,但胸悶、胸痛就是要命...

閱讀詳情 »

▲多年豐富看診經驗,醫師歸納出腦中風高危險特性。(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天氣冷了,要多加注意腦中風危機!但除了一般人熟知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是高危險族群之外,專司腦中風治療十多年的六順醫學診所院長王新民多年經驗觀察,提醒有以下幾類特性的人...

閱讀詳情 »

▲從預防醫學角度,失智症預防得及早。(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在台灣,失智人口根據估計已經超過28萬,且國內調查顯示,有4分之1的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且有高達9成5的人都認為自己有一天可能罹患失智症,國內預防醫學專家、六順診所院長王新民提醒,失智症在台...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