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美國癌症協會最新1篇研究發現,15至39歲青年族群中,罹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以甲狀腺癌的增加幅度最大,大部分為沒有症狀性「頸部腫塊」。由於年輕族群罹癌後病情進展較快,且死亡風險更高,專家建議,年輕人也必須多關心自身健康狀況。 該項研究的負責單位為美國癌症協會,研究人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諾華與歐洲台灣生物技術協會(ETBA),於昨(5日)簽訂合作備忘錄,協定共同發展「台灣數位生物標記計畫」,並將於本月10日(週二)展開第一場數位會議,尋找數位醫療創新夥伴參與臨床端測試新創技術。雙方致力於與台灣的醫療數位生態系統發展建立合作關係,希冀未來能與新創公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秋冬,也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機,為關心兒童健康,林口長庚醫院今(5)日特別結合中西醫,舉辦「打造免疫力,健康FOLLOW ME」活動,提醒家長,「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雖然都是老生常談的基本概念,但最重要的是要徹底落實執行,同時也可利用中藥藥浴來幫助孩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中長輩看電視時經常開得很大聲,或者要大聲講話才能聽到嗎?食藥署提醒,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約有4成聽力受損,導致生活不便,不想與人互動、逐漸封閉自己而出現社交困難,此時大腦接受刺激的頻率相對減少,長期下來容易有較高的失智風險,此時配戴助聽器將有所改善。聽力出現問題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能坐就不動?小心這個壞習慣害中風找上門。門診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從小不愛運動,也不愛吃蔬菜,生活寫照就是「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站」,導致體型雖不算太過肥胖,但也不能稱得上纖細,今年開始感覺左手容易發麻無力,且發麻感覺越來越明顯,因為沒為生活帶來不便,自認沒什麼事,...

閱讀詳情 »

▲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提醒癌友別讓癌疼痛阻礙治療。(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康弘昌/台北報導 「癌」後重生,存活期是長是短?眼中千萬不能只有抗癌治療一關而已,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就引用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提醒癌友,一項針對遠端轉移肺癌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早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57歲的男性,喜歡運動,假日前往坪林山區騎單車,下坡不慎滑倒,右胸受傷,右鎖骨及八根肋骨骨折,送往萬芳醫院急診,經立即手術,將骨折復位固定,手術後四天出院,兩周後恢復正常生活。傳統肋骨骨折 採保守療法萬芳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洧呈表示,過去肋骨骨折,因材料及技術的限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年健保收支短絀更恐達600億元以上,預計在110年底安全準備金就剩不到1個月,無法符合至少需維持1.5個月保險給付支出規定,臺灣病友聯盟認為,每年支出成長率約0.6%差距大於收入成長率,為讓收支平衡,調漲保費確實是立竿見影的方式,但面對著不斷成長的醫療支出,健保費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一位50歲男性,日前在吃火鍋後,出現吞嚥困難與間歇性上腹疼痛。經入院檢查,發現是因為誤食魚骨頭後,骨頭以水平方式卡在下段食道,造成罕見之雙側食道穿孔。吃火鍋時記得細嚼慢嚥 避免食道穿孔臺中榮總胸腔外科李明璟醫師表示:「在吃火鍋時,由於食物的溫度較高,民眾進食時,常無...

閱讀詳情 »

現代人吃的多,但吃的營養嗎?若以充飢或滿足口腹之慾為目的,長期只愛吃零食、速食或泡麵等所謂的垃圾食物,沒有適時補充其他營養素,當身體吸收不到其他像蛋白質或鈣質等營養素,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缺乏症或生理功能失調,如便秘、肥胖或長不高等症狀,因此,選食非常重要,但「選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選呢?現代人的...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