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壯男血管如80歲!防冠狀動脈疾病奪命,別小看4個危險因子

冠狀動脈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特有的疾病!現年30歲的Y先生,長期體重過重,且有多年菸癮,近期因胸悶、活動時氣促,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沒想到,經運動心電圖檢查發現,有嚴重的缺心肌缺氧。進一步安排心導管檢查顯示,其3條冠狀動脈皆嚴重阻塞,血管老化狀況如同80歲老翁!還好及時就醫,經溝通使用冠狀動脈整形術治療,置放3個塗藥支架治療後,現在恢復良好,胸悶、活動時氣促等症狀也得到大幅改善。

壯男血管如80歲!防冠狀動脈疾病奪命,別小看4個危險因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莊曜聰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的106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連續36年奪冠的癌症(惡性腫瘤)外,第二名就是經常被民眾忽略的心臟血管疾病問題。(圖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僅次癌症!心臟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有年齡層逐漸下降趨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莊曜聰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的106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連續36年奪冠的癌症(惡性腫瘤)外,第二名就是經常被民眾忽略的心臟血管疾病問題。事實上,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在日常飲食多肉少蔬果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逐漸升高,且年齡層逐漸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更是明顯!

防冠狀動脈疾病上身?別輕忽高血壓、抽菸4個危險因子

一般而言,冠狀動脈疾病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急性心肌梗塞;也就是指冠狀動脈因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急性阻塞,通常幾小時內發病。另一類,則為冠狀動脈慢性阻塞,是指冠狀動脈因動脈硬化的過程造成的阻塞,通常要數月或數年才發病。

心臟疾病的形成往往長達二、三十年,而且一旦罹患,就會一輩子如影隨形的跟隨左右。因此,想要預防心臟疾病上身,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從年輕開始,注意各種健康狀況,避免下列4大易引起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並要加強防治:

壯男血管如80歲!防冠狀動脈疾病奪命,別小看4個危險因子

冠狀動脈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特有的疾病!防冠狀動脈疾病奪命,別小看4個危險因子。

危險因子1/高血壓:

比一般人的機會多2.5倍,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壓病人僅占所有高血壓病患的49%。

危險因子2/糖尿病:

糖尿病罹患冠心病的機率至少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男性約增加2~3倍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女性則增加3~5倍。

危險因子3/高脂血症:

膽固醇過高,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3倍。

危險因子4/抽菸:

吸菸人士比普通人的機會多2~6倍,原因是香煙中的尼古丁,或是菸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近年來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者有年輕化的趨勢,20~30多歲的患者增多,主要就和抽菸及不當飲食有關。尤其,抽菸者的發病率是一般未抽菸者的2到6倍,故戒菸為年輕人遠離冠狀動脈疾病的一大重要課題。

此外,下列次要的危險因子,比如,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A型的行為型態家族、缺乏運動、肥胖,以及有心臟血管疾病病史,及更年期後之女性也都要多加留意。

莫名胸痛、胸悶要當「心」 醫師:及早就醫檢查有保障

莊曜聰醫師也提到,冠狀動脈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特有疾病,抽菸、體重過重、不良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等,都是造成年輕人容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主因。因此,年輕人若有上述多項危險因子,出現短暫性、約數分鐘,發生在胸骨下或心前區的廣泛性壓迫性疼痛,並蔓延到手腕、肩部、頸部、背部等部分;甚至伴隨冒冷汗、呼吸困難、胸悶、臉色蒼白等症狀,尤其是因運動、用力、情緒突變而引發胸痛、心絞痛時,宜及早就醫檢查,較有安全保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8/614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小宏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開學以來,上學校每天都在大作戰。家長時常在幫他找東西,鉛筆、水壺、聯絡本、便當盒,只要能丟的東西,已經不知道丟了多少次。寫作業時,他可以邊寫邊玩邊寫,即使是被硬盯著寫完功課,作業也常被發現有少筆劃、漏字、掉行的情形。上課時,小宏很熱心主動,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傷寒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20餘歲女性,3月8日至27日間曾前往印度新德里出差,個案於當地斷斷續續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症狀但未就醫。印度出差吃生鮮 旅途有腹瀉症狀疾管署表示,推估這名女子發病日應為3月25日,返國後於3月28日至急診就醫,後續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55歲的吳先生膽囊切除手術後,大便一直不成形,一天超過5次,讓他十分困擾。中醫師確認吳先生沒有手腳冰冷、腰膝痠軟等症狀,認為是脾胃氣虛,開四君子湯服用。2周後陳先生驚訝發現症狀幾乎全改善,只有吃到油膩食物時會再發作。中醫觀點 腹瀉常見3類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古佳穎說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病人想善終,但家屬要求醫生救到底」,使醫生陷於兩難,這是醫療機構常見的情景。為能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其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5年1月6日經總統公布,預計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預立醫療決定 可隨時撤除或修改「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保障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