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天喊累卻變胖 小心是過勞警訊

每天喊累卻變胖 小心是過勞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9歲的高科技業工程師,原本身材瘦長,但由於工作壓力大,常感覺白天疲累、晚上卻失眠,以致於每年公司健檢,其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都是紅字,身材也愈來愈癡肥。醫師提醒,長期過度勞累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升高,而且食慾會大增,不但不會變瘦,恐怕會愈累愈胖。

「又累又胖是上班族的通病!」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時常熬夜加班,雖然初期身體可以負荷,但長期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分別掌管身體興奮及緩和狀態。當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刺激腎上腺分泌可體松(Cortisol)作用等同於類固醇,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引起心跳會加速、血壓及血糖上升、肌肉緊繃、注意力集中、抑制消化能力及免疫力,但卻食慾大增;而休息時副交感神經運作時,則心跳變慢、血壓及血糖下降、肌肉放鬆、想睡覺,消化變好、免疫力增強,兩者互相配合。

「自律神經從出生就開始衰退!」陳皇光部長強調,隨著年紀增長,自律神經功能會逐漸衰退,而壓力大、熬夜、睡眠不足、罹患糖尿病及缺乏有氧運動,都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一旦自律神經失調,身體則無法隨著外界刺激變化,例如天氣冷毛細孔不收縮,身體就不容易保溫,進而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甚至白天疲累,晚上卻睡不著。

如何檢查自律神經是否失調?陳皇光部長指出,可利用心率變異分析(HRV),藉由量測心跳速率間隔變動,得知自律神經總功能是否正常,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能力強弱;並配合抽血檢查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以及抗壓荷爾蒙脫氫異雄固酮(DHEA),得知自己是處於急性壓力期、慢性壓力期或過勞時期。

有氧運動是唯一可以增強自律神經的方式!國泰健康管理體適能教練鄭心慈表示,包括健走、爬山、慢跑、游泳、騎單車、瑜珈等有氧運動,都是屬於中強度運動,吸氣時可加強交感神經,吐氣則是訓練副交感神經,例如慢跑時,呼吸節奏可跟著腳步,頻率為吸吸吐吐,或兩吸長吐;從事瑜珈時,則用力時吐氣、放鬆時吸氣。

至於如何衡量是否為中強度運動呢?鄭心慈建議,可用運動時間作為自我評估標準,一般而言中強度運動至少可以連續30分鐘以上;若無法持續則代表運動強度過高,必須調整。她也提醒,高齡者及孕婦要特別注意運動安全,高齡者的平衡感不好容易跌倒,適合健走、游泳,而孕婦的膝蓋負擔較大,則適合游泳、瑜珈。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16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期刊登於《中國流行病學雜誌》有關新冠肺炎(COVID-19)研究指出,慢性病增加致命風險,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疫情期間儘量待在家,室內保持通風,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去人口密集、空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如果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容易蛀牙!」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清潔、中和酸性,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有助預防蛀牙發生,提醒長輩、因藥物副作用等出現口乾症的患者,可諮詢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出口乾問題。蛀牙是如何發生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民眾有呼吸道症狀時周遭人人自危,這波疫情首當其衝的就是耳鼻喉科醫師,使得醫師面對前來看診的患者都格外擔憂,因必須近距離面對病人做檢查及治療,特別是病人有呼吸道症狀時,正面受到的飛沫傳染防不勝防。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了保護醫療人員的健康安全,發配面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想方設法要減肥以維持好身材,卻因為盲目跟隨網路上未經證實的錯誤減肥方法,導致越減越肥!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提醒,民眾別誤信減肥偏方,平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搭配運動,維持身材並非難事。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肥胖者,建議可諮詢專業減重醫師,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安全有效達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