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鮮紅血便是痔瘡?錯誤迷思癌末才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鮮紅血便是痔瘡?錯誤迷思癌末才發現

鮮紅色血便就是痔瘡?錯誤迷思竟讓病情拖到癌症末期!67歲的許先生血便1年,血色接近鮮紅色,因為沒有痛便也不在乎,原本以為是痔瘡,直到2個月前誤以為內痔掉出肛門,到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腫瘤,後竟確診是直腸癌末期!原來許先生認為血便若是鮮紅色就是痔瘡,才遲遲未就醫。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表示,下段直腸癌的血色較鮮紅,所以血便一定要就醫找出原因,不應自我判斷,錯失救援時機。

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才發現是腫瘤

許先生表示,約1年前他就開始出現血便,血色偏向鮮紅色,也不太痛,他直覺就是痔瘡,直到2個多月前,突然有「紅紅的東西」從肛門掉出來,他。認為那是內痔脫出肛門口,沒想到一直都沒縮回去,加上小腹開始疼痛痛,他才不得不就診。

直腸癌初期常以血便顯現 靠近下段直腸會偏鮮紅色
 
賴易成主任指出,許姓病患掉出肛門「紅紅的東西」就是腫瘤,約4公分大。肛門是人體消化道的末端,痔瘡是常見的良性疾病之一,大便帶血是最常見的症狀,顏色多為鮮紅色。直腸癌初期常以血便顯現,但一般顏色為暗紅色,但如果腫瘤位置是靠近肛門的下段直腸,血色可能會比較偏向鮮紅色,容易和痔瘡症狀搞混。

發現血便一定要由醫師判斷原因
 
賴易成主任表示,痔瘡和直腸癌的臨床表現類似,但只要經過醫師肛診及內視鏡檢查就可判別,所以,民眾一發現血便,一定要由醫師診斷出血原因,千萬不要自行「那就是痔瘡」,這樣恐讓直腸癌逐漸變大。

不少直腸腫瘤患者都因此而延誤就醫,末期的5年存活率不到30%,初期則高達90%以上。賴易成主任強調,健保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血便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這是大腸直腸癌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關鍵,如果自行發現血便也一定要儘快就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春冬一直是眾多病毒的流行季,家中若有小寶寶,可更要做好防疫措施。台中一名兩歲大女童,近日斷斷續續發燒嘔吐,外加嗜睡,活動力變差,同時右肢體也出現無力現象,經送醫後確診罹患腦炎,緊急住進加護病房,所幸經十天搶救,目前病情順利改善,醫師提醒,近來為病毒流行季節,家中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走路雖然有益身體健康,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的生活環境正逐漸受到破壞,進而延伸出許多環境汙染的問題,然而當民眾處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當中時,不僅會增加肺部與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風險外,其實就連猝死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比起搭捷運,走路通勤...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們易受到歧視。2013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和全球愛滋零歧視大使翁山蘇姬,在澳大利亞啟動了零歧視宣傳活動。把3月1日設定為零歧視日,並以蝴蝶作為其形象標識。象徵蛻變、重生、美麗和自由,期待每個人用寬容、理解、尊重和信任關注愛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眼睛好紅好癢,當心是傳染力極高的紅眼症,近日寒假結束,開學後恐爆發紅眼症的流行潮。眼科醫師說,紅眼症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夏秋交替季節較常見,往往引發流行,可由各種不同的細菌和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的是由「腺病毒」及「克沙奇病毒」引起。加上因為年節連假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