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張瑞倫 照片提供 張瑞倫 「長期以來,我的工作很緊繃,一直到加入雲門教室的身體課之後,我才懂得切割自己的生活!」她是律師,也是在雲門教室上課長達11年的學生──張瑞倫。 一般人總認為律師是光鮮亮麗的,張瑞倫卻說:「律師生活壓力大,過去遇到隔天要開庭,我就開始想明天要說什麼?對方可能會說什麼?...
閱讀詳情 »隆彤萱
24小時好眠策略|全民愛健康 睡眠篇28
睡眠佔了一天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如何培養好睡眠,也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之一。然而,睡眠管理職人李偉康臨床心理師提醒,睡眠不是只是入夜後的事,而是需要配合整天的作息安排,才能達到一夜好眠的效果。 想要一夜好眠,白天的活動與小睡安排也是關鍵重點!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整理出24小時好眠管理策略,幫助大家一起進入...
閱讀詳情 »游泳fun暑假 游池水質先查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游泳過暑假 衛生局把關游泳池水質夏季炎熱高溫,又正值暑假期間,不少家長都會帶孩童去游泳池戲水消暑,為維護游泳池衛生品質和安全,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展開不定期衛生稽查與水質抽驗,確保消費者游泳戲水權益;衛生局表示,透過不定期的稽查和抽驗,確實要求業者符合相關規定,隨時做好游泳...
閱讀詳情 »加強防蚊! 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在高雄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2017)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為高雄市楠梓區大昌里56歲女性,有慢性病史,因陸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噁心、畏寒、紅疹、腹瀉等症狀分別於7月24日、25日就醫,因個案家人亦出現疑似登革熱相關症狀,7月26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
閱讀詳情 »人在臨終前會有哪些徵兆?8種現象出現時,請珍惜最後的相處時光|每日健康 Health
(親人即將離開世界之前會出現哪些徵兆?研究臨床照顧的專欄作家寫出最常見的8種臨終現象) 生死無常,但是送他們走向生命的終點,卻是每位家人和親人不得不面對的景象。在人生最終的安寧時刻,是否有哪些徵兆可能意味著親人即將離開?根據國際醫療機構《Caring》的報導,長期關注阿茲海默症及臨終照護的女性專欄...
閱讀詳情 »夜遊怕散光掃興? 需慎選隱形眼鏡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每到夏季,正是夜遊、跑趴旺季,民眾晚上騎車、開車機會大增,若有散光問題,眼睛就容易疲累,放眼望去一片霧茫茫叫人超掃興,更容易影響行車安全。在視光業界有多年專業經驗的林雍鎮表示,目前已有部分隱形眼鏡可幫助矯正散光,若選擇適合隱形眼鏡,搭配正確清潔、使用習慣,就能減輕散光,...
閱讀詳情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選擇繪本有訣竅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來,許多教育學者都在推廣親子共讀繪本的概念,相信不少家長都有聽過,但也有很多家長對繪本的概念還不是很了解。許多家長會說床前故事,但是你知道嗎,不只故事書,就連繪本依照年齡分布,也有各自合適的類型,各位家長都怎麼選擇繪本呢?不同年齡挑選繪本的重點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語言治療...
閱讀詳情 »研究:腸道感染加劇阿茲海默症病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老人,在台灣,80歲以上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病。β類澱粉蛋白沉澱在大腦,引起大腦神經元發炎,被認為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然而,引起大腦發炎的源頭也可能來自於腸道。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
閱讀詳情 »心臟病高居台灣第二大死因!「心肌梗塞高危險群」更容易一下斃命,醫師建議:切記「硝化甘油」不離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心臟病位居第二死因,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更容易埋下猝死機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指出,心肌梗塞是因心臟冠狀動脈長期阻塞,促使心肌缺血、缺氧,可能伴隨虛弱、發汗、暈眩、嘔吐、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多好發於50-60歲以上長者。 硝化甘油能抗心絞痛 患者應隨身攜...
閱讀詳情 »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健保給付 心臟病童省18萬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好消息!健保署宣布,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通過健保全額給付,預估每年約有200名心臟病童受惠,省下約18萬元醫材費用。200名心臟病童 須開胸手術治療根據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統計,國內每年新增約2000名先天性心臟病童,其中3、400名為心室中膈缺損,約有3分之1至2分之1的病...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