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從小就植入電子耳 配合聽能創建後能說會唱 今年七歲的妡妡在出生未滿72小時就被宣判為重度聽力損失!父母在迎接女兒出生的喜悅時,也同時面對了驚嚇與恐慌。妡妡在三個月時就戴上助聽器,六個月大就開始早療計畫,八個月大就開始接受聽語復健課程。為了幫助妡妡的聽能獲得更有效的進步,妡妡三歲時即評估植入了電子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未滿18歲的青少年飲酒,可能喝出成癮症,精神相關疾病的風險暴增!在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有6.8%的男性及2.2%的女性死亡可被歸因為飲酒所造成的傷害,對青少年的傷害更加嚴重。同一研究中也有統計,高達7%的失能校正人年(Disability Adjusted...

閱讀詳情 »

雷射種類多,用於牙齒治療上也會產生不同反應,包括可切開組織、止血、降低細菌量等作用,因此適合用於牙周病或植體周圍炎等發炎或感染的情況。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牙周病科林意萍醫師指出,許多文獻顯示,礙於牽涉到使用的雷射種類和方式的不同,因此用於牙周病治療上,並不一定有效降低病患治療後的不適感。 二極體雷射具...

閱讀詳情 »

北京冬季奧運落幕,身障選手參加的冬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週五開幕,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代表團的參賽資格變成話題。國際奧會討論後決定,允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選手以中立身份參賽,也引發西方選手的抗議。(陳楷報導) 主辦帕運的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宣布不停權俄羅斯跟白俄羅斯帕委會,兩國選手可以用中立身份參...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肥胖是萬病根源,不只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罹患風險,也可能是造成憂鬱症主因之一!醫師表示,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每5位成人就有1位肥胖「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王怡仁醫師 寒流來襲濕又冷,容易導致鼻黏膜敏感而讓鼻過敏更厲害,過敏就醫人數急增。15歲的阿弟因過敏性鼻炎導致每天起床會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擤鼻涕擤到流鼻血、鼻涕倒流、每晚打呼,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雖可改善鼻涕問題,卻又導致昏沉愛睏,嚴重會影響上...

閱讀詳情 »

26歲陳先生日前起床照鏡子時,發現臉歪嘴斜、耳朵疼痛,甚至一度會聽不見,擔心自己腦中風,趕忙到醫院急診,經醫師研判並非單純顏面神經失調,透過詳細理學及神經學檢查,發現耳朵旁有多顆水泡,確診為帶狀疱疹引發「侖謝亨特氏症候群」,經藥物治療後,五官終於回到原位了。 免疫力下降 帶狀疱診病毒易被誘發 亞大醫...

閱讀詳情 »

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自2017年初健保給付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迄去(2021)年底,全台C肝病人接受治療的人數已達到13.1萬人,但透過健保數據發現,約有6千名C肝病人還未接受治療,約有13.3萬名曾感染C肝而抗體呈陽性者,還未檢驗病毒量加以確定病毒是否寄宿體內,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呼籲有C肝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老公天天喊累性趣缺缺,當心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張小姐與高科技工程師老公透過相親結婚,婚後發現老公每天下班倦容滿面,即使補眠精神也不見好轉。更糟糕的是,老公碰她的次數,新婚不到半年就「歸零」。為了挽救自己的性福,張小姐拉著老公就醫檢查,發現老公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影響性...

閱讀詳情 »

28歲陳先生身體健壯,雖然曾在健檢時被告知「心臟有問題」,但無不適的緣故,並未積極就醫,且跑步重訓樣樣來。日前深夜在家中無預警昏厥,失去生命徵象,雖然家人在第一時間施行心肺復甦術並通報119,可是送到醫院時仍幾近「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經緊急施救但反覆電擊無效,遂同時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病患裝置葉...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