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糖飆高肥胖上身!拒絕白色恐怖食物遠離糖胖症

血糖飆高是引起肥胖的最大元凶。醫師指出,血糖是身體熱量的來源,一旦血糖偏高,容易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代謝症候群,以及糖尿病,若血糖長期失控,不僅誘發導致「糖胖症」,同時也增加死亡風險,千萬不可輕忽。

血糖飆高肥胖上身!拒絕白色恐怖食物遠離糖胖症

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周碩渠指出,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當人體在消化食物時,會將澱粉食物轉換成葡萄糖,做為身體的燃料,並且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若胰島素阻抗分泌不足,就容易造成糖尿病及肥胖。

糖胖症者增加 暗藏死亡風險

調查發現,國內約有9成的第2型糖尿病患有肥胖問題,一旦糖尿病結合肥胖,就可能會造成「糖胖症」,若以國內糖尿病人口200多萬人加上糖尿病前期患者,粗步估算,在台灣約近300萬人面臨有「糖胖症」困擾。

事實上,糖胖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目前已有年輕化趨勢。特別是年輕肥胖族群飲食不節制、缺少運動,以及常選擇飲食精緻化的「白糖、白澱粉、白油脂(反式脂肪)」等「3大白色恐怖食品」,使得糖胖症人口增加,暗藏死亡風險。

血糖飆高肥胖上身!拒絕白色恐怖食物遠離糖胖症

要穩定血糖,防止血糖飆高,養成監測血糖的習慣很重要。

飲食失衡 拒絕白色恐怖

醫師周碩渠強調,糖胖症是飲食失衡的結果,唯有矯正飲食習慣,並配合規律運動,才能健康減重。而想要擺脫飲食精緻化的「白色恐怖」,務必力行以下「減糖4飲食」:

1.戒除手搖飲料及含糖飲料:1杯600 cc全糖(約含10-16顆方糖)的珍珠奶茶,熱量約600大卡,如果每天喝1杯,每月體重會增加2公斤,1年下來很輕易就胖了24公斤。

2.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食物:如糖果、煉乳、蜂蜜、加糖蜜餞、蛋捲、中西式甜點、罐頭甜食等。節慶應景食品如月餅、年糕等,應淺嚐即止。

3.避免食用「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如人造植物奶油、烘烤酥油、甜甜圈、麵包、蛋糕、餅乾、糖果、炸薯條、非乳製奶精、咖啡用奶精、沙拉醬、一般油炸食物、披薩、微波加熱爆米花等。

4.減少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原本是3大營養素之一,但精緻碳水化合物像是白麵粉、白麵條、白土司,甚至白米飯,都是高升糖指數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不但容易發胖,也會造成身體發炎。

穩定血糖 飲食運動要減重

除此之外,周碩渠醫師也提醒,要讓血糖穩定避免肥胖,平日應從生活健康管理做起,應掌握「4要穩血糖」:

1.要增膳食纖維食物:如各式蔬菜、全穀類、豆類等,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可穩定飯後血糖及避免血中脂肪過大的波動,減少體脂肪形成,例如,攝取糙米飯比白米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

2.要有均衡飲食原則:勿使用極低熱量飲食減肥法,否則恐會降低身體基礎代謝率,使減重更困難。

3.要多喝水規律運動:喝水能排除體內廢物,少鹽能減少腎臟負擔、穩定血壓值、減少身體水腫。而規律運動,可提升身體的代謝率,增加體內胰島素敏感性,使血糖控制更穩定。

4.要常量體重測血糖:體重控制及血糖監測,是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與否的直接方式。體重要控制外,提醒每次測得的血糖值應立即記錄在血糖紀錄本,註明日期、時間及藥物劑量,做為控制血糖的重要參考。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88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表示,針對苗栗縣某電子公司廠房發生COVID-19群聚事件,指揮中心已即刻設立前進指揮所,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及廠商進行防疫,避免感染擴大。相關措施如下:指揮中心設前進指揮所一、前進指揮所指派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並由疾管署防疫醫師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許女士有乳癌家族史,但因工作忙碌,經常忽略定期篩檢,直到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驚覺大事不妙,赴醫確診已是乳癌第三期,醫師建議採取抗賀爾蒙藥物治療,卻出現類更年期症狀,她為此相當困擾,經透過中醫癌症調理,大幅緩解不適副作用,也改善精神與體力,更有動力衝刺事業。荷爾蒙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許多癌症均有病友團體,唯獨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病友團體,主要在於死亡率偏高,不過,台灣胰臟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醒,近年來,治療胰臟癌上已有不錯的進展,病友務必積極治療。 58歲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胰臟癌第4期,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最近由於疫情嚴峻,民眾對於疫苗的需求大增,然而因國外疫苗採購程序繁複、牽涉因素較多,屢屢傳出卡關、延遲出貨等消息,也進而使得國人將矚目焦點轉向國內研發的疫苗,加上日前政府宣布要採購國內疫苗,卻在疫苗尚未通過3期試驗即簽約,因而掀起了1波網路熱議。 《Social La...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