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展現K功,效力日職歐力士的25歲好手張奕,在國際大賽初登板,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生涯首度投滿七局無失分,對委內瑞拉摘下關鍵一勝。張奕受訪時表示「怎麼講,就是能證明自己的實力,能贏過拉丁美洲的球員,就很興奮這樣子,謝謝你們(球迷)的應援聲,讓我聽到了,讓我滿熱血的。」張奕身上流著「台東陽家」的...
閱讀詳情 »2019年11月7日
肺阻塞一年奪命5千人 生活中有這「惡習」罹病風險當心高6倍
▲終結肺阻塞,得及早戒菸。(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菸,真的碰不得!國健署統計發現,台灣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7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6000人,其中肺阻塞每年就超過5000人,而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與不吸菸者相比超過6倍;警訊是如果在...
閱讀詳情 »張艾亞愛「蟹」成痴夜半掛急診! 醫生:「過量潛藏風險」
秋天是食螃蟹的好時機,但品嘗美味同時也要留意熱量與食材來源!張艾亞、沈世朋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張艾亞自招是標準『螃蟹控』,:「每年一到秋天,我會揪幾個好友開蟹趴,狂嗑上百隻大閘蟹。」 她笑說自己愛蟹成痴,一個人可以獨享20幾隻大閘蟹,「結果當天晚上竟然胃發炎、胃痙攣,嚴重到去掛急診。」主持人...
閱讀詳情 »食道癌判讀 這項創新技術連期別都能辨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食道癌早期不易察覺及檢測效果差,病患等到確診罹癌時,往往已是晚期。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王祥辰成功研發「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並計畫結合人工智慧,不只能辨別癌病變,還能明確指出食道癌期數,其準確率高達85%,此外,這項技術所開發出的儀器具有高鑑別度與簡易...
閱讀詳情 »小四童如「胖虎」,超重又罹脂肪肝 醫:快戒了「這杯」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有一位就讀國小四年級的王小弟,從小長得又高又胖,體重一直是同齡孩子的95%以上,日前校內健檢發現,肝指數(GPT) 指數竟高達185,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抽血及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脂肪肝炎,所幸透過減少糖飲、體重控制和運動後,有效改善肝臟發炎,肝...
閱讀詳情 »遠離大腸癌得先管好嘴巴! 研究建議每日紅肉別吃超過這份量
▲民眾切勿輕忽異常出血,如有異狀需儘早就醫,並定期接受腸癌篩檢。(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人罹患大腸癌人數越來越多,如何預防?管好自己的嘴巴很重要。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提醒,國外最新研究顯示,每日紅肉攝取在100克以下,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建議民眾應...
閱讀詳情 »跟扁塌臀說掰掰 每天做3招打造蜜桃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多數人的工作狀態都是久坐的辦公室族群。比起從前的農業社會,下肢肢體與肌肉的使用減少很多,尤其臀部的肌肉最容易被忽略,臀部總是又扁又塌。健身風氣盛行,許多民眾勤跑健身房期待能練出渾圓堅挺的美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吳琦淵治療師提供三種簡易的臀部訓練運動,只要有毅力...
閱讀詳情 »重訓只練上半身不練腿力 專家:錯誤健身反傷身
【NOW健康 傅婷/台北報導】練胸練臂,唯獨沒練到腿,許多健身房肌肉男做重訓只做了一半,上半身雄壯威武,下半身卻是「鳥仔腳」,除了視覺上不好看,國內1項研究發現,近5成男大生重訓只練上半身,容易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導致血管硬度增加近2.2倍。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數據顯示,近4年來...
閱讀詳情 »微生物檢驗自動化 精準判讀病原為患者爭取治療先機
【NOW健康 林志遠/台南報導】感染症是病人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不管是皮膚傷口、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等,全身各處都可能被病菌侵襲,造成病人發燒及各種症狀。當細菌進入全身血液,甚至可能引發最嚴重的敗血症感染,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國人去(107)年敗血症死亡率排名為第12名,而第3名的肺炎,也是因...
閱讀詳情 »立冬進補高鈣纖蔬湯 補足元氣健康滿點
【NOW健康 陳盈臻/花蓮報導】11月8日,就是24節氣中的「立冬」,象徵著冬天的來臨,俗話說「補冬補嘴空」,在臺灣習俗裡這天需「補冬」,透過進補恢復元氣之外還能抵禦寒冬。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運用日常食材及當季的新鮮蔬菜,製作立冬應景的「高鈣纖蔬湯」,料理方式簡單容易上手。 根據國...
閱讀詳情 »